俄烏沖突中,交戰(zhàn)雙方使用空射反輻射導彈壓制對手防空系統的戰(zhàn)法讓印度軍方非常焦慮——印度長期以來都缺乏先進的反輻射導彈。如今印度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DRDO)的最新公告總算讓印度空軍長出了一口氣:印度最新國產反輻射導彈獲得成功!印度媒體歡呼:這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印度斯坦時報》26日稱,印度DRDO在國產武器方面取得了又一個里程碑式突破。DRDO卡馬特證實了國產Rudram II反輻射導彈的測試取得成功。這種“超級殺手”導彈是2020年印度首次成功測試的Rudram I反輻射導彈的升級型號,可以從印度空軍裝備的法制“幻影-2000”和俄制蘇-30MKI戰(zhàn)斗機上發(fā)射,它標志著印度空軍空射火力的“戰(zhàn)略性增強”。
印度《歐亞時報》26日稱,反輻射導彈在俄烏沖突中已經證明了其有效性,它們的戰(zhàn)時表現受到印度國防機構的密切關注。為壓制俄軍防空系統,美國政府已將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提供給烏克蘭,由烏軍現役米格-29等戰(zhàn)斗機發(fā)射。而俄軍蘇-30SM和蘇-35戰(zhàn)斗機同樣經常發(fā)射Kh-31P和Kh-58反輻射導彈,以破壞烏軍防空雷達的跟蹤。報道稱,與美國“哈姆”反輻射導彈相比,Kh-31P的體積更大,但它攜帶的110公斤彈頭比“哈姆”反輻射導彈的68公斤彈頭重得多,飛行速度也更快,因此Kh-31P的破壞力遠大于“哈姆”導彈。
印度媒體披露,2001年印度從俄羅斯采購蘇-30MKI戰(zhàn)斗機時,也一并購買約90枚Kh-31P導彈。但印度方面認為,俄制Kh-31P反輻射導彈的性能不如預期,再加上裝備數量有限,因此印度開始了自行研制反輻射導彈的道路。印度國產RudraM-I反輻射導彈的研制始于2012年,它采用被動雷達導引頭,并有較寬的頻段覆蓋范圍,可以在多頻段信號中檢測、分類和鎖定目標。根據公開報道,該導彈的最大速度為2馬赫、發(fā)射高度在0.5-1.5萬米之間。2020年,印度空軍首次使用蘇-30MKI戰(zhàn)斗機成功發(fā)射了RudraM-I反輻射導彈。
但印度方面對RudraM-I反輻射導彈的性能并不滿意,隨后又啟動了它的深度改進型號。據介紹,這次成功發(fā)射的Rudram II反輻射導彈擁有遠達300公里的射程和5.5馬赫的飛行速度,這些指標都遠超美俄同類導彈,“能夠以無以倫比的精度打擊遙遠的目標”。此外,該導彈還有衍生型號,配備了紅外成像導引頭,可以攜帶200公斤的彈頭打擊飛機跑道、掩體和機庫等不同目標。同時DRDO還啟動了Rudram III導彈的研制,它的射程將進一步提升到550公里,并攜帶更大的彈頭,從而“進一步增強印度的威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媒體之前多次渲染“中國將S-400等遠程防空系統部署到中印邊境地區(qū)附近,從而對在該區(qū)域活動的印度空軍戰(zhàn)斗機構成嚴重威脅”。如今印度媒體歡呼國產反輻射導彈的成功試射,顯然意有所指。如果印度媒體的爆料屬實,該導彈300公里的超遠射程和5.5馬赫的高速飛行指標,的確可以極大威脅到地面雷達的生存能力或壓縮其開機時間。不過印度在國產武器研制時,夸大性能指標和推遲服役時間已經是司空見慣,因此印度國產反輻射導彈的威脅到底有多大,不妨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