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文物局印發(fā)通知,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寧波共2處入選,分別是明代豐坊摹刻神龍本《蘭亭序》帖石和唐代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據(jù)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包括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從戰(zhàn)國至清,文字種類包含漢文、藏文、蒙文、滿文、維吾爾文等20種,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有分布。
豐坊刻本《蘭亭序》帖石
明代豐坊摹刻神龍本《蘭亭序》帖石現(xiàn)藏天一閣,天一閣與這塊《蘭亭序》碑石的淵源要從范欽的鄰居好友豐坊說起。
明代豐坊摹刻神龍本《蘭亭序》帖石
豐坊是明嘉靖年間一位才華出眾之人,他家祖?zhèn)鞯牟貢鴺侨f卷樓就在范欽家百米開外處。豐坊自小就浸古、好古、崇古,二十來歲就已在書法、鑒賞、收藏等領(lǐng)域小有名氣。
豐坊自幼臨習(xí)王羲之書法,尤其精習(xí)《蘭亭序》。明嘉靖初年,豐坊以馮承素摹《蘭亭序》為底本上石,刻成神龍本《蘭亭序》碑石一塊,用以保存和傳播。豐坊晚年得心疾,貧病潦倒,且嘉靖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1566-1568)間,歷十數(shù)代苦心積累的豐氏萬卷樓毀于火災(zāi)。深感絕望的他將萬卷樓殘存圖書和帖石轉(zhuǎn)讓給范欽,其中就包括《蘭亭序》刻石。
明代豐坊摹刻神龍本《蘭亭序》帖石局部
與此同時,范欽建立起了他的藏書樓天一閣,迎來收藏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此后,這塊《蘭亭序》碑石就一直珍藏于天一閣里,并且逐漸融入了天一閣的血脈之中。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阿育王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古代“海絲之路”的重要遺跡,在我國佛教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寺院規(guī)模宏大,殿堂巍峨,集建筑、雕刻、園林、繪畫、古跡名勝之大成。寺內(nèi)完整地保存了《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閣記碑》《妙喜泉銘碑》等眾多的名作碑刻。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為唐碑,主要記錄統(tǒng)治者賜予阿育王寺常住田的情況。“《阿育王寺常住田碑》稱得上阿育王寺現(xiàn)存最早的文物之一,它是千年古剎阿育王寺文脈的顯現(xiàn)。”寧波文保專家李本挺告訴記者,此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正統(tǒng)寺碑,非常珍貴,因為即便放眼整個浙東地區(qū),非墓志銘的唐碑十分罕見。
李本挺介紹,此碑高3米,寬1米以上,原碑已毀,目前所存碑為越州一位名叫范的的隱士所書。碑身前序后銘,洋洋灑灑數(shù)千言,記錄了阿育王寺的建寺經(jīng)過和寺屬的常住田的經(jīng)營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