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在线观看成人,骚碰成人免费视频,电影院 摸 湿 嗯…啊h

    1. <span id="um726"><blockquote id="um726"></blockquote></span>

        <span id="um726"><blockquote id="um726"></blockquote></span>
        1. 您的位置:首頁>國際 >內(nèi)容

          “我不想成為偉大的母親”

          2023-11-23 16:51:54來源:
          導讀母親,這一身份仿佛是女人的天職,在傳統(tǒng)的話語體系中,這是個光榮的身份,意味著愛與奉獻,常被冠上“偉大”一詞。在更多女性的聲音能被聽...

          母親,這一身份仿佛是女人的天職,在傳統(tǒng)的話語體系中,這是個光榮的身份,意味著愛與奉獻,常被冠上“偉大”一詞。在更多女性的聲音能被聽到的今天,我們逐漸能夠看到這份“偉大”背后的,沉甸甸的代價?!段也幌氤蔀閭ゴ蟮哪赣H》一書,就以采訪和報告的形式,向我們展現(xiàn)了新時代母親的困局、觀察和思考。

          比如,一位與丈夫人生軌跡相似、職業(yè)能力相當?shù)呐?,生育后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反觀丈夫,她發(fā)現(xiàn),“為什么他還是他,只有我不一樣了呢?

          比如,孩子出生后,丈夫更投入于工作中“掙奶粉錢”,本是職場精英的妻子只能操持家務,妻子隱隱擔心,假如“20年后,老公功成名就,小孩會覺得:我爸爸真牛,給了我很多資源很多錢,我媽媽照顧了我20年,就是燒燒飯之類的,這有什么呢?!?/p>

          本文特意選取書中的兩種視角,不僅有母親的思考,也有丈夫的不同行為與態(tài)度,希望呈現(xiàn)一個盡可能全面的生育后家庭景觀。

          下文摘選自《我不想成為偉大的母親》,經(jīng)出版社授權(quán)推送。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篇幅所限內(nèi)容有所刪減。

          困在“母親”的身份里

          女人即母親。

          對女性而言,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不容置疑的召喚。放眼周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例證。大多數(shù)女性確實完成了懷孕、分娩的整個過程,而在成為母親的那一天,很少人意識到,那是女性重新撰寫人生故事的分界點。我們習慣于歌頌母親的偉大,認定女性天然能夠勝任母親這一身份,是孩子們的主要照顧者、陪伴者,但是極少有人會在一個女性成為母親之前,愿意坐下來,面對面,耐心地告訴她,今后要為之付出怎樣的代價,生活重心將如何難以逆轉(zhuǎn)地改變。

          多年前,一位事業(yè)上頗有成就的女性朋友對我說,永遠不要幻想平衡工作和家庭,那是不可能的。彼時,我還沉浸于初為人母的喜悅和興奮中,尚存天真,認定自己可以安頓好生命中的每個角色,及其所賦予的多重責任。一年、兩年、三年……做媽媽的時間越長,我越發(fā)覺個人的空間在一點點被壓縮。這不僅關(guān)乎時間管理的問題,還有心與力的兩難。我一直試圖平衡一切,而生活卻仿佛一個咧開了嘴的玩偶,有些惡作劇般地望著我大笑。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女性和我一樣,在潛意識里,用日夜履行的母職為自己筑起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圍墻,把人生的可見性和可能性一分為二,卻無所察覺??梢姷氖牵陱鸵荒辏罾镆坏烙忠坏赖睦_,將家庭生活以外的可能性拒之門外。當我們無法解決工作——家庭的矛盾時,只能把原本屬于自己的空間再壓縮一些;當我們被迫放棄曾經(jīng)的夢想和部分的人生,我們便努力說服自己去接受,允許一切發(fā)生;當我們獨自走入狹窄的小巷里,求助的聲音長久不被聽見,我們便選擇沉默。

          在很多人眼里,女性似乎天生不具備梳理自我、準確表達自我訴求的能力,難以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譬如在影視作品里,我們極少見到女性角色的大段獨白,即使有女性主動講述的部分,通常都被刻畫為聲淚俱下、歇斯底里的“非理性”場面,或是咬緊嘴唇、沉默不語、隱忍的無聲畫面,淪為劇情推進的背景板。

          事實上,通過和訪談對象的深度交流,我發(fā)現(xiàn)很多女性富有內(nèi)省和思辨的能力,不僅能看到自己此時此刻身處的位置,也愿意嘗試從個體的母職經(jīng)驗出發(fā),站在身邊人,比如丈夫、公婆、孩子、上司、同事等等的角度去思考,從而去梳理、面對并嘗試著走出困境,哪怕是“西西弗斯”式的循環(huán)往復,都始終不會放棄。她們在一段關(guān)系中、一個家庭中,經(jīng)年累月反復表達自己的需求,即便有時候看起來是抱怨、是憤怒,像一個閾值很低的高壓鍋——事實上都在表明她們渴望被看見、被重視,以及得到尊重和有效的支持。

          01

          “分娩后的身體,像一棟被推倒重建的建筑”

          琪琪31歲那年如愿成了一個小男孩的母親。在她的規(guī)劃里,30歲,是一個女性相對成熟的年紀,職業(yè)發(fā)展有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有了一些積蓄可以撫養(yǎng)孩子,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經(jīng)濟上,都到了一個穩(wěn)定、有富余的階段—這和她的丈夫不謀而合,小孩的到來,是夫妻倆意料之中的欣喜。剛懷孕時,她就半開玩笑半敲警鐘地和丈夫說:“你可別讓我到時候‘喪偶式育兒’?!?/strong>她記得當時得到了丈夫一個拍胸脯式的篤定回答:“我肯定全力以赴!”

          懷孕期間,她關(guān)注了好幾個兒科醫(yī)生的社交媒體賬號。奶粉、衣服、嬰兒推車……每一項她都向身邊已經(jīng)做媽媽的朋友們請教經(jīng)驗,做了詳細的功課,并在反復對比價格后,才從購物軟件一一下單,或是去商場仔細挑選。由于丈夫那段時間工作忙碌,常常需要出差,她基本都是靠自己和母親的協(xié)助,像一只將要冬眠的松鼠把松果一個接著一個搬回家一樣,完成了所有嬰兒用品的采買工作。

          第一次做媽媽,她做好萬足的準備,除了必需品之外,還特地買了全套家庭育兒書,一邊閱讀一邊劃重點,再貼上不同顏色的標簽。潛意識里,她希望自己是一個全能的知識型媽媽,對小寶寶的所有狀況都能了如指掌。她期待自己可以變成一個有求必應的“哺乳動物”,像電視里那樣,一手抱孩子一手敲電腦,而丈夫也能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奶爸,幫著有條不紊地照料嬰兒。

          現(xiàn)實很快告訴她,育兒是一個龐大又復雜的工程,而且很多時候,意想不到的限制和變數(shù)更是讓她無能為力。由于分娩時過于用力,她腰部下方和尾椎附近劇烈疼痛,兒子出生后,這種疼痛感不分白天黑夜地折磨著她,剛生產(chǎn)完的半個月她幾乎不能坐在椅子上,坐下不超過兩分鐘,就疼到馬上從椅子上彈起來。

          她第一次知道何為字面意思的“如坐針氈”,全天大部分時候都只能側(cè)躺在床上,翻身也需要小心翼翼。幸好,有月嫂幫忙把孩子抱來喂奶,她一邊學著熟悉這份全新的工作,一邊努力克服生理上的疼痛,讓自己盡快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全力以赴地“上崗”。

          直到大約三周之后,腰部和尾椎的鉆心疼痛感才慢慢緩解。她終于能夠安穩(wěn)地坐在椅子上,靠著椅背,從容地把她的小人兒抱在懷里,低下頭看著那飽滿的、還沒有褪去黃疸的小臉蛋:細細長長的睫毛,用力吮吸著的小嘴,喝飽后輕輕呼吸的樣子……那一刻,身邊的一切,連帶著她自己,都仿佛散發(fā)出一層雋永、寧靜的光暈。

          與此同時,琪琪的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里不再有黑白灰色的套裝、尖頭高跟鞋、精致妝容,忙碌穿梭其間的林立的寫字樓和擁擠的地鐵;取而代之的是,嬰兒身上的奶香味,接受和適應各種難以言喻的生理變化——松弛的肚皮,一條又一條深深淺淺、難以褪去的妊娠紋,持續(xù)隱隱作痛的尾椎骨,打噴嚏稍用力時的漏尿……從來沒有人告訴她,分娩之后的身體會經(jīng)歷如此損耗,劇烈的程度簡直堪比一棟建筑被推倒重建。或許正是這種被打碎重來的體驗,讓她更能感受到嬰兒和自己之間的深度連接——她是他的全部。

          02

          “做母親的成就感,不等于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感”

          孩子出生以后,她好像和外界失去了一些連接,孩子永遠是阻攔她出門的必要且首要的理由。起初,同事、朋友們紛紛來探望她,和她分享生命中的喜悅。很快,大家又都回到各自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里去,似乎只有她,看起來是將人生向前推進了很大一步,可又仿佛被一股神秘力量拖到一個墻角里,杵在邊緣地帶,動彈不得。母親的身份讓她心甘情愿地付出時間和精力,和過往生活的落差卻也猶如干涸的枯水期,露出難堪的河床:

          生完小孩四五個月的時候,我其實一度挺失落的,心態(tài)有點失衡。

          有一次我老公從外地出差回來,然后他父母也來家里看小孩,我老公就一直在他父母面前說,最近工作上做了什么很厲害的事情,一副很有成就感、讓他父母很驕傲的樣子。當時我覺得突然之間和他好像相隔很遠,他在一直往前走,我自己就好像離開了主流的生活,到了一個邊緣的地方,每天就是對著小孩,喂奶,換尿布,然后一個月、兩個月地算著小孩長大……

          她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每次抱出門的時候,都會得到類似這樣的夸獎:寶寶白白胖胖,養(yǎng)得真好。身邊有朋友懷孕生產(chǎn),都會向她咨詢經(jīng)驗。然而,做母親的成就感不足以替代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價值感,或者說,這兩者本就需要兩套系統(tǒng)來支持,它們的理想狀態(tài)是可以并肩同行,并非一定要做出取舍。另一件讓琪琪內(nèi)心焦灼的事情是,孩子的出現(xiàn)將她和丈夫推入截然不同的境遇中,她曾經(jīng)覺得和丈夫如同朋友般相處,總是并肩同行,也有聊不完的話,現(xiàn)在卻是“眼看著你的朋友一直往前走,自己卻只能待在原地”?;貞浧鹉嵌螘r間,是他們在心理上最為遙遠的階段,總是沒辦法達成雙向的溝通:

          有孩子以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我內(nèi)心有點分裂。每天一邊覺得小孩怎么那么可愛,會爬了,會站了,會叫媽媽了,哎呀,我真是何德何能,真是太幸運了;一邊又會覺得失落,擔心自己和社會失聯(lián)了,焦慮自己再出去工作時,跟不上大家的節(jié)奏了。那時候我老公倒是經(jīng)常鼓勵我,夸我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之類,但沒有什么幫助。

          反而他越是贊美,我心里越是生氣,倒像是幫他推卸掉了很多(帶孩子)的工作。那段時間,我們很少交流除了孩子以外的事情,我找他聊聊天,說說心里的想法,但也聊不出什么名堂來,總感覺是雞同鴨講。他覺得孩子那么可愛,把他帶好就行,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的苦惱。

          自從全職照顧兒子之后,琪琪的活動半徑不再超過家附近的超市、游樂場、親子餐廳等所有和孩子有關(guān)的場所。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喚起她的本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別人一叫“欣欣媽媽”,她就會條件反射地微笑、打招呼,聊天話題通常都圍繞著孩子的飲食起居、早教開發(fā)……她從過去的身份中脫嵌出來,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中,努力讓自己的一切看起來都符合母親這個身份應該具備的特質(zhì)和條件。

          上野千鶴子在《父權(quán)制與資本主義》一書里曾指出:

          女性只要賦予“愛”以無上價值,她們付出的勞動就很容易被“家人的理解”、“丈夫的慰勞”等說辭所回報。女性是供給“愛”的專家,也是總在愛的關(guān)系中單方面付出的一方。

          作為供給“愛”的專家,琪琪就這樣以“愛”為名陪伴兒子一天天長大,丈夫則依舊忙碌于工作,不是在出差就是奔波在出差的路途中,每個月在家的時間依然有限。

          03

          “女人能做的,男人其實也可以做”

          然而,在丈夫看來,自己對育兒的參與程度還不錯,只要待在家里,還是能夠有所貢獻,并不是傳說中的“父愛如山,一動不動”——他會陪著兒子在小區(qū)里玩滑梯,只是20分鐘后兒子就會哭著找媽媽;他會在睡前給兒子讀上兩三本繪本,只是最終哄睡、陪睡的任務還是落在媽媽的身上;遇上兒子生病,他著急得手足無措,但起夜無數(shù)次,給兒子喂水、吃藥、量體溫、蓋被子的還是媽媽……在琪琪眼里,孩子爸爸的所有育兒行為都更像是“搭把手”,“順便幫個忙”,“工作累了,和娃玩一玩,調(diào)劑一下”,從付出的時長和程度來說,都很難稱得上是在和她共同育兒。

          而琪琪的丈夫卻認為,遇到孩子的具體問題時,妻子比自己更有辦法解決。在他的認知里,女性天然更擅長在生活上照顧孩子。關(guān)于琪琪的工作和職業(yè)發(fā)展,他認為不急于一時,“孩子還小,我老婆能把他帶好,就已經(jīng)很厲害了”。

          顯然,他將撫育幼小的孩子看作母親頭等重要的事情,暫時把職業(yè)發(fā)展放在一旁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一種普遍的安排——“很多女的生了孩子都這樣,家里靠男的努力多賺點錢吧”。問到琪琪未來何時能回歸之前的職場軌道,他有信心,但并不能完全確定,只是模糊地說了一句“她應該可以的。”聽到丈夫這番觀點后,琪琪的感受是復雜的:

          育兒這件事不存在誰比誰更擅長,做得多了,自然就會得多,除了喂奶以外,女人能做的,男人其實也都可以做。

          孩子逐漸長大,琪琪的生活卻再也回不到從前,她所面臨的境遇像是一塊難以化開的薄荷夾心硬糖,頑固地待在嘴里,直到包裹在外的甜味一層層融化,一股透徹的清涼直沖鼻腔,讓她清醒。母職已然深度綁架了部分的自我,將她牢牢束縛在重復的生活里:打掃衛(wèi)生,準備一日三餐以及寶寶的輔食,推寶寶去家附近的公園,等待丈夫回家……她認真思考養(yǎng)育兒女的意義:

          作為一個媽媽,我的價值是犧牲自己,去陪伴小孩嗎?我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工作??!

          琪琪和家人商量后,下定決心將2歲的兒子送去家附近的托育園,周一到周五,早上9點送去,傍晚5點接回家。告別全職母親的生活,琪琪又回到了懷孕之前的公司工作,看到曾經(jīng)同級別的同齡男同事已經(jīng)升職為她所在部門的領導,她心情復雜——回歸職場讓她終于可以喘口氣,新的人生階段剛剛開始邁步,她尚不清楚是否向前進了一步,但能確定自己沒有怯懦。

          “父親”有辦法不缺席嗎?

          我們普遍認為,母性是天生的,女性在懷孕期間已經(jīng)與孩子建立了緊密的連接;而一個男人要成為真正的父親,需要通過后天的豐富體驗才能慢慢習得。從社會意義上說,一個男人擁有父親的身份后,他和另一個生命便從此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文化中,男性將大部分時間用于打拼和賺錢,鮮少扮演照料者的角色,因此父親的主要職責是物質(zhì)的供養(yǎng)者,是家庭經(jīng)濟的支柱。隨著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越來越高,對家庭的經(jīng)濟貢獻越來越多,父親的角色開始變得多維而復雜,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家庭分工模式開始出現(xiàn)松動。一些女性在不斷地協(xié)商和努力后,與丈夫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來減輕母職的負擔,傳統(tǒng)的父職內(nèi)容因此出現(xiàn)主動或是被動的調(diào)整。

          事實上,一些男性所扮演的父親角色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也可能兼具多個特點。我們只是希望借由這些分類,看到城市中當妻子在工作——家庭之間努力維持平衡時,男性會經(jīng)歷怎樣的心理轉(zhuǎn)變,是否會更主動、積極地為育兒和家庭做出貢獻。和傳統(tǒng)父職相比,這一代的父親們有哪些不同?在競爭又“內(nèi)卷”的工作文化之下,他們會面臨怎樣的妥協(xié)?追問這些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的意義在于,幫助我們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家庭中的性別分工。為了實現(xiàn)兩性在職場上真正的平等,我們不可忽略男性在育兒中扮演的角色。

          01

          “遇到養(yǎng)育問題,第一反應是逃離混亂的現(xiàn)場”

          “我覺得我老婆比我更擅長做這些事情。”被問到和妻子如何在育兒中分工時,不少男性抱持著這樣的觀點。尤其是孩子3歲以前,生活上需要大量事無巨細的照顧,父親感到難以插手,只是像一件家具般沉默地杵在家里,常常呈現(xiàn)出“媽媽帶娃,爸爸旁觀”的場景。

          男性在成為父親后,對于工作和家庭的時間安排有了矛盾的想法。一方面,他們希望能有機會陪伴妻兒,享受家庭時光,同時又受到男子氣概傳統(tǒng)的影響,渴望比從前擁有更高的收入、更體面的社會地位,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另一方面,當前的職場文化仍要求男性以工作為重心,因此專為男性提供的相關(guān)福利少之又少。

          比如,男性和女性的育兒假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目前中國各地規(guī)定的女性產(chǎn)假是128——190天,男性陪產(chǎn)假則在7——30天。被問及是否知道有陪產(chǎn)假時,絕大多數(shù)受訪男性表示并不清楚存在這一福利。因此從現(xiàn)實層面而言,很多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將自己從照顧新生兒和產(chǎn)婦中抽離了出來,進一步在腦海中強化了其所承擔的主要職責就是“賺奶粉錢”,好像負責打獵的雄性動物一樣,將食物帶回家是他們的天職,而喂養(yǎng)、照顧幼崽則屬于雌性動物的職責范圍。

          這樣的思維慣性之下,在養(yǎng)育中遇到問題時,一些男性的第一反應并不是留下來幫助妻子一起解決問題,而是暫時逃離混亂的育兒現(xiàn)場,能做的事情僅剩如同一件家具一樣保持固有的沉默。

          在強調(diào)男性生產(chǎn)價值的父權(quán)制文化下,“家具爸爸”們的存在似乎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再加上生育政策的傾斜,導致很多男性很少有機會思考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模式在當今社會的合理性,理所應當?shù)卣J為女性在家庭中是愛的提供者,是關(guān)懷和照料的專家,所付出的勞動也都是以愛的名義對家庭數(shù)年如一日地奉獻。一份調(diào)查顯示,在有0—6歲孩子的中國家庭中,從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里,男性照料孩子的時間從0.68小時/天增加到0.92小時/天,而女性則從1.66小時/天增加到3.0小時/天。

          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過去10年中男性在照料孩子方面有些微進步——從絕對數(shù)量上看,大概增加了15分鐘的時間,但女性花的時間則在10年里增加了將近一倍。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而是變得更加巨大。

          一些男性往往會給父親這一角色蒙上英雄主義的色彩,幻想自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多數(shù)時候隱形于家庭的某個角落,遇到危難時才挺身而出,從天而降。他們成為真正的父親后才發(fā)現(xiàn),在實際的育兒過程里,根本沒有那么多幻想中的高光時刻。踏踏實實打理好生活中的一飯一蔬,陪伴著孩子日長夜大,更需要的是英雄“下凡”。

          如果沒有終日與喂奶、換尿布、陪玩、做飯、家務、輔導功課等瑣碎事務打交道,如果沒有像母親們一般經(jīng)歷日復一日的臟與累,如果沒有親身經(jīng)歷馬拉松式的疲憊,愛很難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如果一個家庭中的種種問題都由女性來消化,無疑會在婚姻中造成矛盾與張力。對承擔育兒——工作雙重職責的女性而言,難以承受的不僅僅是生理上的過度勞累,也是面對“家具爸爸”們的沉默與隱形時,心理上升騰起的怨氣,背負著苦澀、沉重的負擔。

          02

          “需要的時候,像救火隊員一樣頂上去”

          有一些男性開始認識到,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家庭分工正在松動。前文提到的琪琪,她的丈夫李帆回憶起童年時,父母一直屬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育兒模式,在家庭內(nèi)外的事務上都有貢獻時間和精力:母親常年一邊忙于工作賺錢一邊兼顧家庭;身為教師的父親承擔了更多學業(yè)輔導的職責,同時也會幫助母親分擔部分的家務,比如,周末或逢年過節(jié)時給一家人做幾個拿手菜。

          有時候,父母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拌嘴,但整體配合默契。當琪琪做了兩年的全職媽媽,重返工作崗位后,李帆開始扮演“救火隊員爸爸”的角色。在他看來,快節(jié)奏的雙職工家庭中很難做出非常清晰的分工,很難明確劃定出丈夫或妻子應該做哪件事,比較可行的方式應當是——彼此互為幫手。遇到問題,不能只是留給媽媽們來善后,爸爸們則退在一邊,而是要像救火隊員一樣毫不猶豫地上陣。他對此做出解釋:

          誰比較空的時候,誰就上去做,誰累了就休息一下。如果規(guī)定了誰做什么,誰不做什么,那有些事情這個人就永遠都不會。疫情隔離的時候,我們家每個人都是既能帶娃,又能做家務、燒飯。會有一個默契,不是說只有老婆能做,我就做不了,需要的時候,像救火隊員一樣頂上去。

          有些時候是需要夫妻兩人一起上,比如我?guī)鹤尤ヌ咔?,媽媽站在邊上,拍拍照,帶帶球,跑一跑,參與一下也挺好的,全家其樂融融。有些時候是誰擅長做什么就去做,我老婆英語口語比我好,那就由她來給小孩讀英語繪本,教一些日常對話。

          在成為父親的六年時間里,他體驗到了和孩子慢慢建立親密關(guān)系、一起成長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他盡量每天準時下班,和全家人一起晚餐,等孩子入睡后,再繼續(xù)加班。在他看來,陪伴孩子長大是非常寶貴的經(jīng)歷,如果現(xiàn)在錯過這個階段,將來很難再彌補。在具體的育兒方法上,和自己的父親相比,他更加重視與孩子的柔性溝通,不主張通過言語和肢體的暴力來管教。而且比起通過嚴厲管教來表現(xiàn)出父親的威懾力,他更希望通過長期的以身作則和耐心陪伴來達到教養(yǎng)目的。

          小時候我爸對我很嚴格,他會很兇,遇到問題很大聲地批評我、教訓我,有時候甚至還會扔家里的東西。我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幾乎沒發(fā)過脾氣。我對兒子是循循善誘的,會和他講一些人生的道理。我肯定是反對暴力溝通的,有話好好說嘛,或者說就是以作則。給予(他)一個有愛的、寬容的環(huán)境,(小孩)自然會健康成長。同時要見世面,帶他多出去走走,多見見不同的人。我覺得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

          與前一種類型的父親相比,“救火隊員爸爸”們愿意與妻子共同分擔育兒任務,一起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積極扮演一個傾聽者和執(zhí)行者的角色。他們也都喜歡通過玩耍和游戲,或是帶領孩子進入家庭以外的世界,在更大的社交范圍內(nèi)去構(gòu)建具有安全感、支持性、互動性的親子關(guān)系,從而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難題。

          另外,他們都很看重和妻子的關(guān)系,會留意她們在育兒中的心理變化;信奉家庭是一個緊密交織的單位,凡是影響父母的,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比如,李帆會經(jīng)常和妻子聊天,討論孩子成長的問題,而不是將所有大小事務都留給媽媽去解決——

          只要我不加班,我都會在睡前和妻子聊會兒天。她心思細膩,對小孩成長中的變化會比較敏感。我會仔細聽聽她的想法,然后想一想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我覺得這樣有商有量挺好的,帶起娃來不容易有矛盾。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里,特別重要。

          《我不想成為偉大的母親》

          作者: 泓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世紀文景

          出版年: 2023-10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猜你喜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