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確定的社會,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我們都會老去、我們都會死。
盡管在今天婚育已經(jīng)不是必要選項,但當(dāng)我們提到“一個人老去”,還是難免覺得,會不會太凄慘了啊。
“孤身一人想必很寂寞吧?”“簡直多管閑事!” 女性主義學(xué)者、社會學(xué)家上野千鶴子在《一個人的老后》中做出如此回應(yīng)。經(jīng)出版社授權(quán),我們整理了 書中她給獨居女性的 10 點養(yǎng)老建議,以便讓可能“一個人老去”的我們,在物質(zhì)和心理方面都有更好的準(zhǔn)備。
一個人的老后,誰說就只能是凄慘孤獨的?
??建議一:相比多居室,單間房更宜居
多數(shù)情況之下,不婚單身人士的住宅并沒有多華麗。
因升學(xué)、就業(yè)而搬離父母的家之后,我住過4疊半(約7.29m²)一間的租賃房和只有20m²大小的單間公寓。那種坐在原地,只要伸出手就能做任何事的便利實在讓人難以舍棄,有些人哪怕最終建造了帶書齋的房子,都要特意開辟一片自己專用的狹小空間。
實際嘗試自己居住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一個人”來說,再也沒有什么房型比多個房間、面向家庭的公寓更不好住的地方了。幾乎所有“一個人”的公寓,其中的一兩間房都淪為“置物”狀態(tài)。結(jié)果只能徒增無效空間,與在單間房中生活毫無差別。
某個單身的朋友對80m²的公寓進行改造,將格局變?yōu)?疊(約為9.72m²)的臥室外加一個客餐廳。朋友前來就睡在客廳里。
另一位單身朋友,則把年過四旬才購人的家庭式公寓改裝成適合獨居的住所,沒想到之后突然又結(jié)婚了,人生真是充滿了不確定。據(jù)說那位對象,正是某個朋友帶來參加新裝修公寓亮相派對的男性。
我也認為單間房比較好,并且是那種非常寬敞的單間房。在習(xí)慣了天井高挑、空間寬敞的外國式房子之后,就更加無法忍受日本這種將本來就很狹小的空間分割得更細的公寓。
我聽說北歐高齡者住宅的平均規(guī)模為人均60m²。單間房里只有最基本的家具,會客用具等一概不設(shè)置。這樣一來,就能夠在家中隨意走動而不至撞到家具。對于獨自生活的人來說,60m²算是極簡的。當(dāng)然,也有人特別鐘愛4疊半的格局,空間感覺因人而異。住慣的地方就是最好的。
??建議二:多花點錢,也要買到安全
在老了之后,哪怕不搬去附帶護理的住宅,選擇保安良好的公寓也是可以的。
“安全”已成了一種成套商品,若真擔(dān)心,可以花錢購買。只要向警備保障公司請托,立刻會有人上門估價,也花費不了太多的錢。一旦警報響起,工作人員會在10分鐘之內(nèi)趕來,但10分鐘到底算漫長還是短促呢?
如果害怕行為,把鑰匙換成電磁式的就行。將保安當(dāng)作賣點的公寓甚至引進了生物認證等新式系統(tǒng)。即便如此,假如還是無法抵擋那些尾隨在某人身后突然闖入的人,唔,到時候就走一步看一步吧。最好不要隨身攜帶值錢的東西。
只要告訴對方,身外之物全部拿走,不傷及自己的性命即可。對方說到底也是個人,不會(很少)因為喜歡就想殺人的吧。
只要活著,必然存在危險。并且這點無關(guān)年輕或年老。待在家中遭遇強盜入室,和身患心臟的老毛病卻跑去登山,應(yīng)該是后者的危險程度更大吧。搭乘汽車和飛機的危險概率也在逐步攀升。即便如此也無法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這點與年齡毫無關(guān)系。
、災(zāi)難和犯罪,全都是某種無法預(yù)測的危險。有備無患固然好,但若以此為理由而制約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根本就是本未倒置了。
??建議三:年紀(jì)越大,朋友越需要維護
朋友是需要維護的。家人終將離去。工作、同事有朝一日也將消失。之后,朋友就成了碩果僅存的人。單身人士將自己不曾用在家人身上的時間和精力用來交朋友,并花費時間和精力在維護友誼上。
也有人表示,不需要維護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無論如何久違都如同昨天才剛分別一般,能夠快速重溫舊日交情的,才叫真正的好友。
青梅竹馬式的舊日好友或許能夠如此。然而,那些“多年不見”的關(guān)系,也就不能刻意稱之為“朋友”關(guān)系了。能夠稱得上朋友的,是那些在必要時刻趕到你身邊、給子你支持和安慰、彼此分享經(jīng)驗的人。正因如此,交朋友需要努力,友情也需要維護。
順帶一提,有些人似乎認為“家人完全不需要維護”,這完全是誤解。正因為懈怠了對家人的維護,男人才會在家庭中失去位置。即使丟在一邊也能繼續(xù)維持的關(guān)系稱不上是關(guān)系,而是無關(guān)緊要。
??建議四:除了吃什么,跟誰吃也很重要
隨著年齡漸增,吃飯變得無比重要。
能夠共同進餐的對象,其重要程度或許跟能夠一起上床的對象是同等的。以下是在一次50~60歲的男女聚會的席間所提出的話題,事關(guān)“終極選擇”。
話題是關(guān)于“從今往后直到死前,你是選擇‘究極的配難吃的飯菜’,還是‘每天吃美食配再也不’”。在座的六名男女一致回答:“要美食,不要!”不過,他們的真實想法也許出于“今后再也不可能接觸到‘究極的’”這種現(xiàn)實主義的考量。
我剛開始在一個熟人都沒有的外國生活時,就發(fā)出了“不需要床伴,但正在招募餐桌伴侶”的通告。擁有也不是什么令人困擾的事,但跟別人一起吃飯更能使心情變得豐沛。
除了“吃什么”,“跟誰一起吃”也很重要。最近,我完全不想去參加那些有人情社交的餐會,更不想跟會讓餐點變難吃的人圍在一張餐桌旁。
橫豎要一起吃飯的話,還是想找說話風(fēng)趣、彼此之間完全沒有隔閡的人,大約五六人一桌。所謂“說話風(fēng)趣的人',指的并非是那些光說自己事的人,這點前文也有提及。在社會學(xué)的小團體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旦人數(shù)超過十五,就會自動分解成兩個團體,這都是經(jīng)驗之談。十五人分成兩組,即七到八人為一組。
同坐一桌、全員能夠共享一個話題的人數(shù)上限大約是八人,一旦超過這個數(shù)字,話題就會分成兩個,想必很多人都對此有過親身體驗。當(dāng)六個人興奮地討論一個話題時,其余兩到三人在討論其他話題的情況并不少見。這樣一來,兩邊的人都會掃興。人情社交場合姑且不論,和親近之人說閑話時不需要太多的人參與。
在小倉千加子最近的著作《女人味入門》(笑)中,詩人谷川俊太郎則提問道:“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復(fù)是“帶笑的晚餐”。我想,這人也到了能夠深切感受與知心人無憂無慮地笑著,一起圍坐在餐桌旁品味每一餐的年齡了啊。
真正重要的朋友無須太多,也無須距離自己太近。沒必要向近鄰或一起吃飯的同伴展示自己的內(nèi)心最深處,而能夠理解自己的好友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你隨時伸手,對方隨時都能給予回應(yīng)。能夠這樣想該多么幸福。所謂老去,或許就是這樣的好友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人世所帶來的寂寞感吧。
??建議五:珍惜獨處,順勢享受
“衰老,代表著逐漸被世人所遺忘。”有人如此說。
“喪失”的經(jīng)驗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隨著與你共享某段時間和經(jīng)歷的某個人的死去,記憶也一起隨之而去。所謂“記憶”,是讓白己活在他人的頭腦之中,正因如此,活在對方記憶中的“自己最重要的部分”也隨著對方死亡而被剝奪。那是一種無從挽回的喪失,甚至還會生出一股想埋都埋不掉的缺失感。
因此,對于那些愛過的人,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夠長命百歲。哪怕是舊人,我們也會覺得,那人記憶中還活著兩人相愛的過往,無論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只要得知此人還活著,我們就會感到安心。
隨著年歲漸長,過去曾經(jīng)愛過的人們也一個接一個地離世。每當(dāng)這時,我們都會痛徹地感受到自己永久地失去了身體內(nèi)的某個部分。如果說“老去”意味著被身邊之人通過死亡而“遺忘”,那我同意這個看法。
“愛過”的記憶庫存,多多益善。曾經(jīng)愛過的,都是那些有理由去愛的人,因此我從未恨過那些我所喜歡上的人,也從不愿看到喜歡過的人不幸的模樣。哪怕因某些緣由而分別,也希望對方能夠幸?!耙腋E?,雖然遺憾的是,我不能親手給你幸福了。”
然而,對單身人士而言,“孤獨”是最為重要的伙伴。
真要說起來,能夠治愈孤獨的并非“你不是孤單一人”這句話。更加正確地說,應(yīng)該是“你很孤獨,同樣孤獨的我雖說無法理解,卻很明白”這句話。
與其逃避孤獨,不如去思索與孤獨相處的方法。 只要有心,也能夠從過去的書籍中尋獲知己。長年以來為病痛所苦的生命科學(xué)家柳澤桂子寫過這樣的文字:
“在亂讀宗教書、哲學(xué)書、文學(xué)書等的過程中……
身為人類的悲哀并沒有得到淡化。
通過閱讀書籍,
這份悲哀反而變得難以撼動。
然而我意識到,了解這份真正的悲哀的,
并不獨我一人?!?/strong>
與孤獨相處的方法唯有兩種:排解,或是面對。
日語中能夠被稱作“孤獨”的,有“寂寞”(loneliness)和“獨處”(solitude)這兩個詞。而“寂寞”跟“獨處”又是不同的。
對于聽到“孤獨”就聯(lián)想到“寂寞”的老一輩日本人而言,“沒有隱私”似乎是彼此親密的證據(jù)。他們是能在身邊隨時有人的空間中感受到舒適的一輩人。然而,與他人之間的身體距離只是純粹的生活習(xí)慣,只要生活方式有所改變,身體感覺也會隨之而變。
“獨處”是獨居人士的基本生活狀態(tài)。橫豎都要獨處的話,還是順勢享受的好。倒不如說,選擇“獨自一人”,就是選擇了獨處的樂趣。
??建議六:消磨傍晚的時光,享受大自然
我既喜歡與朋友們相處,也喜歡獨處?;蛟S有人會說“你這種大忙人不至于吧”,其實沒這回事。
我曾在溫哥華度過一個夏季。在夕陽西斜的傍晚7點過后,想著“好了,出去走走吧”,于是就拿上一罐啤酒,駕車前往能夠看到落日沉入太平洋的海岬最頂端——這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地處高緯度的溫哥華日落遲遲,我總會坐在草地上,在海風(fēng)的吹拂中微微地傾斜啤酒罐,等待落日緩緩靠近海平面的時刻。那幾個小時堪稱至福!
偶爾我也會想,假若旁邊有人陪伴,快樂這種東西分享后非但不會減少,還會增加個兩三倍;但這種獨處的幸福感是如此完美,以至于讓我覺得也沒必要同他人分享。
在溫哥華雖然也不乏一起吃飯的灑脫餐桌伴侶,但與他人交往的樂趣和獨處的樂趣是兩碼事。我沒告訴過任何人自己是如何消磨傍晚時光的,也沒將自己觀賞落日的地點告知任何人。
另一個樂趣,則是在空空如也的圖書館中,閱讀那些與工作無關(guān)的非必要書籍。啊,怎么會如此幸福一一此過程讓人充滿喜悅之情。只要是喜歡自己玩的人們,都會有類似的樂趣吧。
自然是孤獨最好的朋友。人能獨處而完全感覺不到痛苦的時刻,正是身處大自然之中,切身感受自己是如何渺小之時。
享受戶外活動的理由之一,就在于大自然對人們無條件的接納。更準(zhǔn)確地說,是人們接觸到“大自然談不上接不接納人類,只是存在于此處”這一壓倒性的事實。對自然而言,人類存不存在都與其無關(guān)。
??建議七:如何處理額外開支?
比如吊唁逝世親友的禮金。
直接影響高齡者家計的現(xiàn)金支出,是親屬的婚喪嫁娶費用。慶祝兒孫人學(xué)、就職、結(jié)婚等,錢一把把地往外撒。會讓“敗犬” (まけ‐いぬ【負け犬】是日語的引伸詞,其一指非常失敗、什么都沒有) 感覺吃虧的,正是這些時刻。就算為兄弟姐妹的兒子、女兒值得慶祝的事宜掏紅包,自己也沒有賺回來的機會。
每到這些關(guān)頭,只要下定決心不給對方好臉色看即可。如果不打算依靠兒孫或外甥、外甥女來養(yǎng)老,就不必看對方的臉色。最關(guān)鍵的是,收到禮金的人早就把那么久之前的事給忘光了。
比起上述事宜,更會讓高齡獨居人士為現(xiàn)金支出而煩惱不已的,是好友、熟人的訃告和吊唁金。光是出席葬禮就要花交通費;吊唁金方面也會讓人備感囊中羞濕。一場葬禮還好,短時間內(nèi)白事集中上演的話,甚至?xí)o生活造成影響。
需要明白,吊唁金額和哀悼故人的心意是兩碼事。也可以試著不必在意浮世人情。
在京都有一家以提供山野草為主的花店。店主會避開葬禮剛結(jié)束這種鮮花滿溢出來的時間段,在頭七、七七告一段落之后,才將代表哀悼的花籃送到遺屬手中。
并且,這事僅限于店主和遺屬有交情的情況下。與其說這樣做是為了故人,更像是為了自己,在心中向故人道一聲“再見”,也給自已的心情畫上一個句號。
仔細想來,“葬禮”這件事與其說是為亡故之人,不如說是為仍然活著的人們而辦的。想必大家都有過這種經(jīng)驗:相此有權(quán)勢地位之人亡故,此人的父母、妻子亡故后的葬禮更為盛大。世人的“交情”意圖所必須展現(xiàn)的對象是有權(quán)勢者本人,若本人去世,對其遺屬就沒有這種義務(wù)了。
無論葬禮還是守夜,都是“浮世人情”的延長。而長命百歲的獨居人士早就遠離了社會地位和權(quán)力,也就沒必要繼續(xù)在意這種人情世故。
要點就在于,必須要懂得分辨“真正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到底是什么。所謂長命百歲,就是從浮世人情之中徐徐抽身的過程。最后留下的,應(yīng)該只有金錢所買不來的人際關(guān)系了吧。
???????建議八:有接受被護理的勇氣
“心懷勇氣,接受‘被護理’的事實?!?/p>
病史漫長的柳澤桂子可謂被護理方面的專家。以上正是她的發(fā)言。
沒錯,正是“變得無法獨自生活的時刻”,加劇了人們對老后的恐懼。而正如柳澤女士所言,接受被他人護理所需要的是“勇氣”。
即便過了“上了年紀(jì)之后會很寂寞哦”這一關(guān),仍有另一層威脅等待著這些人,即“誰來照顧你”。更有甚者,高齡者的狀況還被報道成臥床不起或有認知障礙,不靠他人照顧就無法生存。那些沒有“家人護理”選項的獨居人士進人需要被護理的狀態(tài)時到底會怎樣,想來就讓人不寒而栗。
關(guān)于這點,養(yǎng)育孩子的母親能夠十分強勢地表示:“過去一直是我?guī)湍銚Q尿布,現(xiàn)在輪到你幫我換了。”
這種情況發(fā)生在夫妻之間又如何?假若是異性之間的排泄護理,據(jù)說若非對象的話就做不到。當(dāng)然,護理人員等與工作相關(guān)的人士另當(dāng)別論;即便雙方是夫妻,假如長時間沒有,就連觸碰對方都倍感厭惡的話,是絕對不愿意觸碰對方的下半身的?!拔铱刹幌胝展苣愕南掳肷怼?,男人們最好考慮一下被妻子這樣說的可能性。
無論婚否,也無關(guān)性別,在超高齡社會之中,獨自生活的老后正等著大家。即便有孩子,孩子也邁人高齡,搞不好還要反過來讓父母給孩子送終。獨居人士的護理,也只能夠借他人之手完成。
在現(xiàn)實中,雖說現(xiàn)階段的護理保險制度有著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這仍是在把“不倚賴家人的老后生活”的護理方式全面社會化的道路上邁出的步。
作為被護理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不習(xí)慣被他人照顧的女性無論接受什么樣的護理,都會進人“感激不盡”“實在不敢當(dāng)”的感謝模式。
專業(yè)的護理人員會很用心地配合被護理者的標(biāo)準(zhǔn),但最終,還是被護理者去配合護理人員的標(biāo)準(zhǔn),才能讓護理進展順利。這都是經(jīng)驗之談。
并且不管怎么說,接受護理的人都是身體層面的弱者。
或許患者可以通過付錢讓自己看上去像是經(jīng)濟層面的強者,但正如我之前反復(fù)強調(diào)的,金錢和服務(wù)質(zhì)量之間是不掛鉤的。既然如此,為了讓自已能夠愉快地接受護理,就必須準(zhǔn)備好相應(yīng)的方法和技巧。
我之所以展開護理方面的研究,是為了能讓自己有朝一日成為“聰明的消費者”。若無法成為聰明的消費者,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服務(wù),對此我心知肚明。
以下,我將試著講述十條以目前為止的研究成果為基礎(chǔ)的“接受良好護理的方法”,或稱“被護理者的心得”。
????? 被護理者的十條心得
一、對自己身心的感覺保持忠實與敏感
二、分清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和力所不能及之事之間的界限
三、不做沒必要的忍耐和顧慮
四、感覺哪里舒服或不舒服,全都用言語清晰地表達出來
五、選擇容易被對方接受的說法
六、表現(xiàn)出歡喜,并稱贊對方
七、拒絕使用過分親昵的話語,或被當(dāng)作孩子對待
八、不要對提供護理的人產(chǎn)生過多的期待和依賴
九、報酬以正規(guī)費用結(jié)算,不要給小費或送東西
十、幽默和感謝必不可少
??建議九:遺囑必不可少
包括最讓人頭疼的遺物小狗、小貓,以及電腦、手機的內(nèi)存。
最后讓我們來思考一下人的死法和身后事。首先是遺產(chǎn)問題。工作了數(shù)十年的單身人士即便稱不上是什么大富豪,多少也會有些遺留之物。
首先,是自己名下的不動產(chǎn)。只要沒通過反向抵押將房產(chǎn)徹底現(xiàn)金流化,人們身后就會留下自己居住的房產(chǎn)。購買附帶護理型住宅的終身使用權(quán),或干脆地把錢全部花光是最好的,但儲蓄、保險、股票等金融資產(chǎn)多少還是會剩下一些的。
若亡故時沒有留下遺囑,遺產(chǎn)就會由法定繼承人接手。繼承的優(yōu)先順序由法律決定。有孩子的由孩子繼承;沒有孩子而父母仍健在的就由父母繼承;高齡單身人士的父母仍健在的可能性很低,若兄弟姐妹仍在,就由兄弟姐妹繼承;若兄弟姐妹也全部亡故,就由外甥或外甥女繼承。
邁入超高齡階段,親屬的人數(shù)也會逐步減少,繼承權(quán)也會隨之轉(zhuǎn)移到遠親那里。英國中有富裕的老小姐亡故之后,遺產(chǎn)由見都沒見過的年輕遠房親戚繼承的片段。讓人不禁暗付,自己年輕的時候怎么沒遇上這種好事。
在少子化的影響下,真正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戚本身就不多。
我也是“敗犬”的成員之一,雙親也早已不在人世。若我沒有留下遺囑就走,遺產(chǎn)(居住的房產(chǎn)和一些金融資產(chǎn))就會由兄弟以及外甥、外甥女繼承。對于那些早已獨當(dāng)一面的兄弟,我當(dāng)然沒有把遺產(chǎn)留給他們的理由。雖說不是完全沒有親情,但相比那些每年或許能見上一面,或許一面都見不上的兄弟,我還有更為親密、更為珍惜的好友。相比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我更愿意盡可能地將遺產(chǎn)留給在人生旅途中相遇、比親戚更令我珍視的人們。
哪怕我沒有這種想法,存在這種念頭的人應(yīng)該也不在少數(shù)。比如沒孩子的情侶,或與孩子關(guān)系疏遠,認為自己已經(jīng)盡責(zé)的人們。
因此,遺囑必不可少。
遺囑需在生前撰寫,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寫遺囑并非為了“死”,而是為了活著的自己。只要活著,一旦人際關(guān)系發(fā)生改變,想法也會隨之而變。因此遺囑必須注明日期,法律明文規(guī)定,標(biāo)注新日期的遺囑比舊日期的更具效力。在某個人實際死去之前,遺囑經(jīng)過數(shù)度修改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之事。
在40來歲時,我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遺囑,契機是在外國居住。在德國居住的1年里,包括轉(zhuǎn)機在內(nèi),我總共乘坐了53次飛機。飛機就是個概率問題,乘坐時間越長,墜機概率也會隨之而增加。一想到不知何時會發(fā)生些什么,沒有孩子的我想到了寫遺囑。在此之后,隨著人際關(guān)系(以及男人)的變化,遺囑也更換了好幾次版本。
以居住為例。現(xiàn)在我在東京都內(nèi)擁有的自宅是四居室,一個人實在不好打理。而我也很清楚東京都內(nèi)的住房狀況有多槽,所以這處房產(chǎn)給經(jīng)常駐留日本的外國研究人員及其家人短期居住,或者給亞洲的貧困留學(xué)生共同居住。
一些金融方面的資產(chǎn),則在限定期間之內(nèi)贈與亞洲的女留學(xué)生們作為獎學(xué)金。
最讓人頭疼的遺物,非寵物這類生物莫屬。寵物早已成為家庭成員,會對家人先行離世感到不安的,絕非只有孩子而已。寵物在高齡者護理方面起到良好效果這點也已經(jīng)得到證明。
而即便是帶著“這是人生中最后一只狗狗”如此周到的設(shè)想去行動,人生也未必能完全按照預(yù)定來進行。比如對于飼主過分忠誠而不親近他人的“忠犬”,被迫留下它的主人及寵物本身都相當(dāng)遭罪。都市公寓中無法飼養(yǎng)大型犬,至于飼養(yǎng)蟲類這種不同尋常的愛好也只會讓他人困惑不已。
在供人類使用的護理保險之外,假如能有讓與飼主死別的寵物在死去之前得到照顧的“老犬用護理保險”,那么高齡者應(yīng)該也能夠安心地飼養(yǎng)寵物了。
另外,“數(shù)字遺產(chǎn)”必須額外注意。從前那些會讓人頭疼的遺物,無外乎不愿給他人看到的日記、藏匿起來的情書等紙質(zhì)記錄?,F(xiàn)如今則變成了電腦、手機的內(nèi)存。
??建議十:單身人士的幾種身后準(zhǔn)備
在這個國家之中,唯有在家人的看護下走向死亡才能被看作“自然死亡”。
然而,所謂的超高齡社會,意味著部分人或許將比任何家人都要來得長壽?,F(xiàn)如今,除非具備相當(dāng)?shù)臈l件,否則想要在子孫環(huán)繞之中迎接死亡絕非所有人都可能實現(xiàn)的死法。如果這種死法才能夠被稱作“自然死”或“正確的死法”的話,那么不僅會給達不到這些條件的大半人等增加不必要的恐懼心理,還會助長其余家人不必要的罪責(zé)感,比如“竟然沒見到最后一面”“是我讓他獨自死去的”之類。
相比之下,孤獨死真的那么可怕嗎?
這方面的覺悟,許多單身人士早就有了。既然獨自生活,那么獨自死去也是最基本的事實。獨自生活的人唯獨在死前才被平日里疏遠的親屬給包圍,這點本身就很不自然不是嗎。
圍繞“孤獨死”,就職于東京都監(jiān)察醫(yī)務(wù)院的小島原將直有一段演講錄影。歷經(jīng)太多孤獨死事例的小島原,頭條建議就是,“獨自死去完全沒問題,但考慮到為死者處理身后事的人們,必須做好盡早讓人們發(fā)現(xiàn)的安排”,這句建議極為現(xiàn)實。
小島原表示:“造成獨居局面的理由是非常個人化的問題,旁人將其視作‘孤獨'則大錯特錯。”他所體驗過的“孤獨死”,全都是與孤獨無關(guān)的短時間的死亡。
同時,他還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話:“被拋棄與孤獨是兩回事?!?/p>
他在演講最后如是說: “死亡不知何時會向人們襲來。因此,不要太過妥協(xié),不要把自己當(dāng)作一個沒有自我的集團中的人并就此終結(jié)一生,平日里就要把‘孤獨’珍視起來?!?/p>
“陪伴家人直至其咽氣”是被遺留下來的人們的執(zhí)念。從這個層面來看,無論是不得已還是自我選擇,單身人士都是從“家族”中解放出來的人。
單身人士的五種身后準(zhǔn)備,從結(jié)論說起,逝者的心聲其實是“身后事我就管不了了”。在有家人的情況下,只需遵循家族迄今為止所積累的習(xí)慣和禮儀行事即可;單身人士則無法仰仗這些習(xí)慣,而不得不思考身后事該如何處置,并且還必須是盡可能不給負貴處理自已身后事的人們增加負擔(dān)的做法。
在此期間,單身人士的葬禮方式、墓地的選項等應(yīng)該會越來越多,而在此之前,除了不斷試錯之外別無他法。直到死亡的前一刻,甚至在死后仍在不斷挑戰(zhàn)全新事物的人生,或許才是最符合單身人士的。
若將在此之前所嘗試過的方法總結(jié)出來,就能得出以下5條:
1. 為了死后能夠盡早被發(fā)現(xiàn),需要建立密切接觸的人際關(guān)系。
2. 那些會給活著的人們造成困擾的遺留物,必須盡早處理干凈。
3. 關(guān)于處理自已遺體、遺骨的方式,最好不要讓活著的人們感到棘手。
4. 關(guān)于如何舉辦自己的葬禮和挑選墓地,最好不要讓活著的人們感到棘手。光說一句“全都交給你了”固然讓人為難,但也不要反其道而行之,留下太過獨創(chuàng)、一點都不普通、會給實行的人們造成困擾的希望。要知道,這些身后事畢竟是別人幫你完成的。
5. 把能夠?qū)⑸鲜鍪乱藞?zhí)行到最后的費用,連同謝禮一起準(zhǔn)備好。千萬別認為調(diào)動人力是免費的。
這樣連在一起看,獨自變老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讀到這里,讀者反倒能夠感到安心,想著“我不會有問題的”。
這樣一來,是否就能安心變老了呢?
本文摘編自
《一個人的老后》
作者:[日] 上野千鶴子
譯者:張靜喬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