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村長
前5個月房企的銷售數(shù)據(jù)出來了,看了下榜單,與以往相比,變化不小。
1、百強門檻大降,有些純屬湊數(shù)
以前的榜單強手如林,現(xiàn)在卻是矮子里拔將軍,甚至為了排夠百強都要硬湊數(shù)了。
2023年1-5月全口徑百強的門檻都已降低到了50億左右,權益百強的門檻降到了35億。
而且即便如此,這里面還夾雜一堆暴雷房企。
2、格局大變、物是人非
之前世人熟知的“三巨頭”、TOP10、TOP20房企如今都已大變,物是人非。
隨著分化的顆粒度越來越細,甚至我們都不能再簡單的用10強、20強去評判房企的實力。
比如TOP10中,第6和第10名的房企可能完全就是兩個級別的,體量上能相差一倍。
下面說說具體的。
01
千億房企大縮水
2023年1-5月,全口徑銷售額破千億的房企有6家:保利、萬科、中海、華潤、碧桂園、招商,基本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與行業(yè)最巔峰的時候(2021年上半年)比,則是大幅縮水。
要知道,2021年1-5月,全口徑銷售額破千億的房企高達15家,第16名的新城離千億也只差了55億。
02
房企間大分化,千億與非千億斷層
除了數(shù)量上萎縮外,千億與非千億房企之間的斷層也非常明顯。
比如2023年1-5月,第6名招商蛇口的全口徑銷售額為1369.5億,到第7名綠城時,驟然變成了827.4億。
中間足足差了540多億,差額足以裝下一個第15名的綠地(475.9億,又是一個暴雷慢慢掉隊的)。
而在前兩年,這種斷層感就幾乎不存在。大家之間咬得很緊,競爭很激烈。
比如在2021年1-5月,1000-1300億之間的房企就有8家,分別是:
金地、華潤、世茂、綠地、龍湖、金茂、旭輝、綠城。
800-1000億之間的房企又有4家,分別是:
新城、中南、金科、陽光城。
千萬不要忽視斷層的信號意義。
考慮到行業(yè)的高增長不再,這意味著未來下面的房企很難再挑戰(zhàn)前面五六家這些千億房企的龍頭地位。
03
新格局已定
在最新的榜單中,上一個時代的高杠桿、高周轉型房企大多已跟時代告別。
比如恒大、比如融創(chuàng)、再比如綠地這些。
而新的格局已大致成型。
比如第一梯隊的六家房企(保利、中海、華潤、招商蛇口、萬科、碧桂園),有四家是央企,一家混合所有制,一家純民營。
這其中,最有競爭力的是四家央企,萬科由于自身管理等原因,最近幾年在慢慢掉隊,目前還沒看到重新向上的信號。
而碧桂園則努力的求變。
比如,
過去兩月,碧桂園已連續(xù)在二線城市拿了5宗地。
總的來說,行業(yè)的新TOP5格局已相對明朗,即保利、中海、華潤、招商央企+萬科。
這里面變量大一些的還是萬科。
其實吧,較于“保中華招”,萬科這兩年頹勢明顯。
就拿今年來說,
2013年1-5月,保中華招四家房企的全口徑銷售增長都在2位數(shù)以上,華潤和招商蛇口的增幅更是在40%以上,而萬科卻微跌0.8%。
另外,盡管從全口徑看,萬科還排在第二,但這里面注水比較嚴重。
如果從權益銷售額上看,萬科不僅大幅低于保利、中海、華潤,也低于碧桂園。
還有一點,這幾年由于自身原因,萬科無力拿地(別噴,不是萬科不想,真的是無力),往后幾年的表現(xiàn)也不容樂觀。
比如,
中指研究院的統(tǒng)計就顯示,2022年華潤權益拿地金額873億、中海751億、保利734億,穩(wěn)居前三甲。
而萬科的拿地金額僅241億,排第13位。
大家都知道,面包是需要面粉做的。
04
保利有點“一騎絕塵”
我們再看看新的帶頭大哥保利的表現(xiàn)。
2023年1-5月,保利的操盤銷售額、全口徑銷售額、權益銷售額,均位居行業(yè)第一,且與第二名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操盤金額1803億,行業(yè)第一,比第二名萬科多出190億;
全口經(jīng)金額1956億,行業(yè)第一,比第二名的萬科多出298億;
權益金額1416億,也是妥妥的行業(yè)第一。
而從2022年8月到現(xiàn)在,保利已經(jīng)連續(xù)9個月銷售額全國第一,月度銷冠一直牢牢掌握在保利手中。
此外,截至2022年底,保利的總土儲貨值2.33萬億,同樣位居行業(yè)第一。
保利的“第一”不僅體現(xiàn)在規(guī)模總量上,在全國層面的城市深耕上,保利同樣遙遙領先。
截至2022年,保利在26個城市銷售排名第一,51個城市排名前三,分別較2021年增加8、9個。
05
生猛的華潤、尷尬的土地榜
這兩年,行業(yè)表現(xiàn)最好的三家企業(yè)就是央企:保利、中海和華潤。
但這央企又是有差別的。
比如,保利和中海,都是穩(wěn)中有進,而華潤則是一改往日的風格,猛沖猛進。
最典型的就是,華潤在拿地上的生猛。
2022年,華潤權益拿地金額873億,行業(yè)第一。
2023年,華潤更猛。
在2023年1-5月的拿地榜中,華潤新增土地貨值673.2億、新增土地價值486.7億、新增土地建面248.3萬方,三項數(shù)據(jù)均位居第一。
不過從整個榜單來說,除了華潤生猛之外,今年1-5月的拿地百強榜單是有些尷尬的。
10強的拿地貨值門檻,較于去年略微增長。
而20強、30強、50強的拿地門檻,較于去年同期,出現(xiàn)了兩位數(shù)的下降;尾部的百強,反而逆勢增長了9%。
為什么會這樣呢?
1、10強中像碧桂園、龍湖如今在拿地都比較保守。
2、20-50強,有不少是暴雷房企,它們已失去了拿地的能力。
3、50-100強,有些小房企在今年上半年機會性的加大了拿地,拉高了數(shù)據(jù)。
總的來說,目前今年1-5月的土地市場還是比較低迷的,數(shù)據(jù)比去年同期還差。
06
傳統(tǒng)豪強要么暴雷,要么平庸化
前面說了,在第6名(招商蛇口,1369億)與第7名(綠城,827.4億)之間出現(xiàn)了明顯的斷層。
所以,傳統(tǒng)的10強、20強的劃分,已無法反映房企橫向之間的水平。
如果前面說的TOP6屬于第一梯隊房企。
那么TOP7-14就屬于第二梯隊房企,分別是綠城、龍湖、濱江、建發(fā)、金茂、金地、越秀、華發(fā)。
2023年1-5月,第7名綠城的全口徑銷售額827億,第14名的華發(fā)為9.6億,中間僅差了177億,相差并不大,跟以前大家對這兩家企業(yè)的認知有較大的差距。
這8家房企又可分為兩類:
區(qū)域性房企:
比如杭州的濱江,廈門的建發(fā),廣州的越秀,珠海的華發(fā)。
典型如濱江,2022年杭州一城的銷售額就占到其全年業(yè)績的56.7%;同期,其新增41塊土儲中,有38宗在杭州。
這些區(qū)域性房企逆勢崛起,背后是地產(chǎn)下半場,戰(zhàn)略聚焦、城市深耕的勝利。
但這也需要辯證的看,區(qū)域性房企能夠崛起的前提是深耕的區(qū)域基本面夠強,能夠支撐需求。
否則很可能活成反面教材,典型如深耕河南卻暴雷的建業(yè)。
全國性房企:龍湖、金地、綠城、金茂。
這4家房企中,綠城就不必多說了。
從一家民企成功變身央國企,如今寄托著大股東中交在房地產(chǎn)行業(yè)的雄心壯志,這幾年的逆勢猛進就是答案。
金茂,背靠中化,也是根正苗紅的央企。
龍湖是行業(yè)最優(yōu)質的民營房企,表現(xiàn)一直很穩(wěn),不過總體上也在下滑中。
金地,早年和保利、萬科、招商齊名,號稱“招保萬金”。
但這些年掉隊明顯,早已被后三者遠遠甩在后面。
自2010年,這家企業(yè)因內(nèi)訌,導致張華綱、凌克、趙漢忠的金地“三駕馬車”解體后,這家企業(yè)就一直沒有消停過。
脫胎于國資的金地,目前是一家被職業(yè)經(jīng)理人實際控制的企業(yè),曾經(jīng)有不錯的產(chǎn)品和口碑。
但這些年,問題不少。
順周期的時候,隨著大勢也能吃碗肉,一旦行業(yè)調(diào)整,金地就開始往下,而且幅度比別人大。
07
新時代來了,可能是寡頭時代
在以前,TOP15 — TOP35是白馬、黑馬房企扎堆的地方,企業(yè)都相當能打,也有成長性。
但經(jīng)過一波暴雷后,中部房企集體塌陷,現(xiàn)在TOP15以后就基本已沒法看了。
第15名的綠地、第16名的融創(chuàng)、第18名的旭輝、第22名的恒大、第32名的世茂都已公開暴雷。
它們的名次大概率會進一步下滑。
TOP36 — 45之間,也有很多暴雷房企,比如第36的中南、第42的陽光城、第44的佳兆業(yè)。
剩下的,要么是些很難做大的地方國企;要么追求小而美,如仁恒。
總的來說,TOP15以后的房企,基本失去了想象力,很難有攪動市場格局的“黑馬”房企出現(xiàn)。
【聲明】
1、本文版權歸「樓市頭條」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我平臺取得聯(lián)系。
2、本文部分信息和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任何個人或單位認為本公眾號文章涉及著作權等問題,敬請立即通知我司,我司將第一時間核實予以更改或刪除。
3、本文對市場、企業(yè)、項目的介紹和分析,均旨在提供相關信息,不保證所有信息、文本、圖形、鏈接及其它內(nèi)容的絕對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意味著本公司對此作出承諾。
4、本文所述內(nèi)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依據(jù)和投資建議。
5、本公眾號稿件均出于公益目的,僅提供參考,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明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不作為任何法律事務的法律依據(jù);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公眾號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公眾號注明的“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THE END
本文由樓市頭條團隊原創(chuàng)出品,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載。
文 | 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