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在线观看成人,骚碰成人免费视频,电影院 摸 湿 嗯…啊h

    1. <span id="um726"><blockquote id="um726"></blockquote></span>

        <span id="um726"><blockquote id="um726"></blockquote></span>
        1. 您的位置:首頁>房產(chǎn) >內(nèi)容

          國家公祭日 | 重讀張純?nèi)纾褐币暫诎档谋匾陀職?/h1>

          2023-12-14 08:48:10來源:
          導讀 原標題:國家公祭日 | 重讀張純?nèi)纾褐币暫诎档谋匾陀職饨裉焓堑谑畟€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據(jù)南京市政府通告,今天上午10時,將...

          原標題:國家公祭日 | 重讀張純?nèi)纾褐币暫诎档谋匾陀職?/p>

          今天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據(jù)南京市政府通告,今天上午10時,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公祭儀式。10:01-10:02防空警報鳴響期間,全市主城區(qū)范圍內(nèi)道路上(不含高速公路、繞城公路、高架、隧道)行駛的機動車(正在執(zhí)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除外)應當停駛鳴笛致哀,火車、船舶同時鳴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公共場所的人員(正在從事特種生產(chǎn)作業(yè)的人員除外)同時就地默哀,致哀1分鐘后恢復正常。

          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日軍在侵華期間制造的無數(shù)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后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據(jù)戰(zhàn)后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判決,死難者總數(shù)達30萬以上。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jīng)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5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多年前,美籍華裔作家張純?nèi)纾↖ris Chang,1968-2004)寫就的《南京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第一次系統(tǒng)性地挖掘和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史料,第一次讓西方國家了解到這場不亞于猶太大屠殺的暴行。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刻,有必要重讀《南京大屠殺》前言,回顧張純?nèi)珀P(guān)注這段歷史的初衷,華人群體講述這段歷史的努力,以及對世界忘卻這段歷史的警告。更是要莊嚴昭告國際社會: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wèi)者,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愿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jié)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

          ■ 張純?nèi)缭谇秩A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人類殘忍對待同胞的編年史講述著漫長而令人痛心的故事,但是如果說這類恐怖故事中人類的殘暴程度確實存在差別,那么世界歷史上極少有什么暴行可以在強度和規(guī)模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軍進行的南京大屠殺相比。

          美國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始于 1941 年 12 月 7 日,因為日軍在這一天偷襲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歐洲人則將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國突襲波蘭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開端。非洲人認為開始得更早,應從 1935 年墨索里尼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亞算起。然而,對于亞洲人來說,的發(fā)端必須追溯到日本軍事控制東亞的第一步——1931 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地區(qū)并建立偽“滿洲國”。

          正如希特勒統(tǒng)治下的德國在 5 年后所做的那樣,從 1931 年開始,日本憑借其高度發(fā)達的軍事機器和優(yōu)等民族心態(tài),著手建立起對鄰邦的統(tǒng)治。中國東北地區(qū)很快陷落,隨后成立的偽“滿洲國”名義上由作為日本傀儡的清朝廢帝溥儀統(tǒng)治,實際的統(tǒng)轄權(quán)卻掌握在日本軍方手中。4 年后,即 1935 年,察哈爾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區(qū)被占領;1937 年,北京、天津、上海相繼淪陷,最后連南京也未能幸免。對中國而言,20 世紀 30 年代可謂艱難時世;事實上,直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時,最后一批日軍才撤出中國的領土。

          電影《拉貝日記》劇照

          毫無疑問,在日軍侵略中國的 14 年中,出現(xiàn)過無數(shù)難以付諸筆墨的暴行。我們永遠無法巨細無遺地了解,在千千萬萬個曾遭受日軍鐵蹄蹂躪的城市和鄉(xiāng)村中,究竟有過多少悲慘事件。但我們清楚地知道發(fā)生在南京的慘案,因為當時的一些外國人親眼目睹了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并將消息傳播給世界;另外,一些親歷大屠殺的中國人僥幸生還,成為目擊證人。如果有哪個歷史事件可以揭露肆無忌憚的軍事冒險主義十惡不赦的本質(zhì),南京大屠殺是最好的例證。本書講述的正是這個事件。

          南京大屠殺的歷歷詳情是毋庸置疑的,只有部分日本人仍在矢口否認。1937 年 11 月,日軍在成功攻陷上海之后,緊接著對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發(fā)起了大規(guī)模進攻。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淪陷后,日軍在這里大肆進行了一場世所罕見的殘暴屠殺。成千上萬的中國年輕人被聚集并驅(qū)趕到城外,或遭機關(guān)槍掃射倒地,或被當作練習刺刀的活靶,或被渾身澆滿汽油活活燒死。幾個月來,南京城內(nèi)尸橫遍地,尸臭彌漫。多年之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專家估計,從 1937 年年底到 1938 年年初,南京有超過 26 萬名非戰(zhàn)斗人員死于日軍的屠刀之下,還有專家估計這一數(shù)字超過 35 萬。

          本書僅對日本在南京的野蠻暴行進行最基本的概述,因為我的目的并不在于以數(shù)字證明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行徑之一,而是要洞悉事件本身,從而吸取教訓,以警世人。然而,不同的殘暴程度通常會引起人們不同的反應,因此我必須列舉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從而使讀者對 1937 年發(fā)生在南京的大屠殺規(guī)模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一位歷史學家曾經(jīng)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殺的罹難者手牽手站在一起,這一隊伍可以從南京綿延到杭州,總距離長達 200 英里 左右。他們身上的血液總重量可達 1200 噸,他們的尸體則可以裝滿 2500 節(jié)火車車廂。

          僅從死亡人數(shù)看,南京大屠殺就已超越了歷史上許多野蠻的暴行。羅馬人曾在迦太基屠殺了 15 萬人,天主教也曾在西班牙宗教法庭大開殺戒,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卻遠甚于此。日軍的所作所為甚至超越了帖木兒的暴行,后者曾于 1398 年在德里處死了 10 萬名囚犯,并于 1400 年和 1401 年用這些囚犯的顱骨在敘利亞建造了兩座骨塔。

          當然,20 世紀以來用于大規(guī)模殺戮的工具獲得了充分發(fā)展,希特勒殺害了 600 萬猶太人,然而該數(shù)字是在幾年之內(nèi)累積而成的,日軍對南京人的屠殺則集中在幾個星期之內(nèi)。

          的確,即使與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相比,南京大屠殺也足以成為大規(guī)模趕盡殺絕的最殘忍例證。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相對規(guī)模,我們必須再忍痛看一下其他統(tǒng)計數(shù)字。僅僅南京(中國的一座城市而已)的死亡人數(shù)就超過一些歐洲國家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平民傷亡總數(shù)(英國 61000 人,法國 108000 人,比利時 101000 人,荷蘭 242000 人)。憶及此類事件,人們都認為戰(zhàn)略轟炸是造成大規(guī)模毀滅最恐怖的手段之一,然而即使是“二戰(zhàn)”中最猛烈的空襲也無法超越日軍對南京的蹂躪。南京的死亡人數(shù)很可能超過英國突襲德累斯頓過程中死于轟炸以及火災的人數(shù)(當時國際上普遍接受的死亡人數(shù)是 225000 人,但根據(jù)后來更客觀的統(tǒng)計,應有 6 萬人死亡,至少 3 萬人受傷)。事實上,不論我們使用最保守的數(shù)字——26 萬人,還是最大數(shù)字——35 萬人,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shù)都遠遠超過美國轟炸東京的死亡人數(shù)(據(jù)估計有 8 萬-12 萬人死亡),甚至超過 1945 年年底廣島、長崎兩座城市在遭原轟炸后的死亡人數(shù)之和(據(jù)估計分別為 14 萬人和 7 萬人)。每思及此,不禁驚怒交加。

          我們不僅要記住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shù),更要記住許多罹難者被殺害的殘忍手段。日軍將中國人當作練習刺刀的活靶,甚至進行斬首比賽。估計 2 萬~8 萬名中國婦女遭到。許多日本士兵在中國婦女之后甚至還挖出她們的內(nèi)臟,割掉她們的,將她們活活釘在墻上。日軍強迫父親親生女兒,兒子親生母親,并強迫其他家庭成員在一旁觀看。日軍不僅把對中國人進行活埋、、器官切除以及熱火炙烤當作家常便飯,還采取其他更為殘忍的折磨手段。例如,用鐵鉤穿住舌頭把整個人吊起來;把人活埋至腰部,然后在一旁幸災樂禍地放任德國黑貝將他們撕碎。此種殘暴景象實在觸目驚心,甚至連當時住在南京的納粹人都驚駭不已,其中一位曾公開將南京大屠殺稱為“野獸機器”的暴行。

          ■ 吳為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

          然而,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一直鮮為人知。與日本遭受原襲擊和猶太人在歐洲所遭受的大屠殺不同,亞洲以外的人幾乎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恐怖。美國出版的大部分歷史文獻都忽略了這一歷史事件。仔細調(diào)查美國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就會發(fā)現(xiàn),只有寥寥幾本簡略提到了南京大屠殺。面向美國公眾發(fā)行的完整版或“權(quán)威版”有關(guā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著作中,幾乎沒有一本書詳細地記述南京大屠殺。例如,《美國傳統(tǒng)圖片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The American Heritage Picture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1966)是美國多年來最暢銷的單卷本“二戰(zhàn)”圖片史圖書,其中不但沒有收錄一張南京大屠殺的圖片,甚至對事件本身只字未提。無論是丘吉爾長達1065頁的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Memoir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1959),還是亨利·米歇爾長達947頁的經(jīng)典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Second World War, 1975)中,都找不到任何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只言片語。在格哈特·溫伯格長達 1178 頁的鴻篇巨制《戰(zhàn)火中的世界》(A World at Arms, 1994)中,只有兩處蜻蜓點水般地提到了南京大屠殺。我只在羅伯特·萊基長達 998 頁的《擺脫邪惡:“二戰(zhàn)”傳奇》(Delivered from Evil: The Saga of World War II, 1987)中找到僅有的一段對南京大屠殺的論述:“與松井石根領導下的日本士兵相比,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所做的任何令其勝利蒙羞的丑行都相形見絀?!?/strong>

          第一次聽說南京大屠殺時,我還很小。事件是父母講述的,他們在中國多年的戰(zhàn)亂與革命中幸免于難,后來在美國中西部的大學城擔任教職,得以安身立命。他們在“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長大,戰(zhàn)后先是隨家人逃亡到,最后來到美國的哈佛大學求學,以自然科學的學術(shù)研究為業(yè)。30 年來,他們平靜地生活在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從事物理學和微生物學研究。

          但他們從未忘卻中日的恐怖,也希望我不要忘記這一切,他們尤其希望我不要忘記南京大屠殺。我的父母雖然不曾親眼目睹南京大屠殺,但他們從小就聽人講述這一事件,后來又講給我聽。我從他們那里了解到,日軍不僅會將嬰兒劈成兩半,甚至砍成三四段;曾有一段時間,長江都被鮮血染成紅色。他們在講述這些時,聲音因憤怒而顫抖。他們認為,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在這場導致 1000 多萬中國人喪生的中所犯下的最殘忍暴虐的罪行。

          ■張純?nèi)缗康母赣H張紹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母親張盈盈(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手持《南京大屠殺》一書在女兒的銅像前

          在我的整個童年,南京大屠殺一直深藏于心,隱喻著一種無法言說的邪惡。但是,我印象中的南京大屠殺缺乏相關(guān)的人物細節(jié)和對人性層面的分析,而且我也很難分清哪些是傳說、哪些是真實的歷史。我在上小學時就曾遍尋當?shù)氐墓矆D書館,試圖查找南京大屠殺的相關(guān)資料,結(jié)果一無所獲。這讓我深感不解,如果南京大屠殺真的如此血腥,如我父母所描述的那樣,是人類歷史上極其野蠻的暴行之一,那么為什么沒有人就此寫一本書呢?當時我還小,并沒有想到利用諾伊大學豐富的圖書館資源繼續(xù)研究,我對此事的好奇心很快就消失無蹤了。

          時光飛逝,將近 20 年后,南京大屠殺再度闖入我的生活。此時我已結(jié)婚,成為一名專業(yè)作家,在加州圣巴巴拉過著平靜的生活。一天,我從事電影制作的朋友說,有幾個東海岸的制片人最近完成了一部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但在該片發(fā)行時遇到了資金困難。

          這件事再次點燃了我對南京大屠殺的興趣,我很快與這部紀錄片的兩位制片人分別取得了聯(lián)系,并在電話中談論這一話題。其中一位叫邵子平,是一位美籍華裔的積極分子,曾在紐約為聯(lián)合國工作,是紀念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協(xié)會的前任會長,并曾協(xié)助制作了錄像帶《馬吉的證言》(Magee's Testament);另一位叫湯美如,是一位獨立制片人,曾經(jīng)制作并與崔明慧聯(lián)合拍攝了紀錄片《以的名義》(In the Name of the Emperor)。邵子平和湯美如介紹我加入由一群積極分子組成的社交圈,他們多是第一代美籍或加拿大籍華人,跟我一樣,都認為要在所有幸存的受害者去世之前讓他們?yōu)槟暇┐笸罋⒆髯C,將他們的證言整理并公之于世,甚至要求日本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賠償。還有人希望將他們對的記憶傳遞給子孫后代,以免北美文化的同化導致他們遺忘這段重要的歷史。

          世界各地的華人之間存在廣闊而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一個促進南京大屠殺真相公之于世的草根運動應運而生。在華人聚集的城市中心區(qū),如舊金山灣區(qū)、紐約、洛杉磯、多倫多以及溫哥華,許多華人積極分子通過組織各種會議和開展教育活動,宣傳日軍在“二戰(zhàn)”期間所犯下的罪行。他們在許多博物館和學校播放或展出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電影、錄像帶和照片,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播相關(guān)事實和圖片,甚至在《紐約時報》之類的報紙上刊登整版廣告。有些活動團體熟練運用科技手段,只需輕點鼠標,相關(guān)信息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受眾就會超過 25 萬人。

          1994 年 12 月,我參加了一次紀念南京大屠殺受害者的會議以后,兒時記憶中的南京大屠殺再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民間傳說,而是真實確鑿的口述歷史。這次會議是由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實維護聯(lián)合會亞洲分會贊助的,在加州庫比蒂諾舉行,位于硅谷心臟地帶圣何塞市的郊區(qū)。組織者在會議大廳展出了海報大小的南京大屠殺照片,其中許多是我平生所見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盡管我從小就聽過許多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描述,但這些照片依然讓人猝不及防,裸的黑白圖像令人目不忍睹:遇難者或被斬斷頭顱,或被開膛破肚,赤身裸體的婦女在者逼迫下擺出各種色情姿勢,她們面部扭曲,表情痛苦,羞憤難當之色令人刻骨難忘。

          在瞬間的暈眩之后,我突然意識到,不僅生命易逝,人類對待生命的歷史經(jīng)驗同樣不堪一擊。我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死亡,我們中的任何人隨時都可能被司空見慣的卡車或公交車撞倒,瞬間失去生命。除非懷有某種宗教信仰,我們會認為這種對生命的剝奪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是不公正的。但我們也都知道,應當尊命以及大多數(shù)人都會經(jīng)歷的死亡過程。如果你不幸被公交車撞倒在地,或許會有人趁火打劫偷走你的錢包,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出手相助,努力挽救你寶貴的生命。有人會替你撥打急救電話,有人會跑去通知轄區(qū)內(nèi)的值班,還有人會脫下自己的外套,疊好后墊在你的頭下。這樣,即使這真的是你生命的最后時刻,你將在細微但真切的慰藉中安然離世,因為你知道有人在關(guān)心你。然而,掛在庫比蒂諾墻上的圖片卻顯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成千上萬的生命由于他人一時的惡念閃現(xiàn)而隕落,第二天他們的死亡就變得毫無意義??v然此類死亡不可避免,這依舊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慘劇。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這些劊子手還侮辱受害者,強迫他們在死前承受最大限度的痛苦和羞辱。這種對待死亡及其過程的殘忍和蔑視,這種人類社會的巨大倒退,將會被貶抑為沒有價值的歷史插曲,或者電腦程序中無足輕重的小差錯,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再次引起任何問題。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記住這段歷史,否則悲劇隨時可能重演。心念至此,我突然陷入巨大的恐慌。

          此次會議期間,我了解到已經(jīng)有兩本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被列入出版計劃,即《天堂樹》(Tree of Heaven)和《橙霧帳篷》(Tent of Orange Mist),這兩本書已經(jīng)于 1995 年出版;同時進行的還有一部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圖片集,即《南京大屠殺圖片集:一段不容否認的歷史》(The Rape of Nanking: An Undeniable History in Photographs),也于 1996 年出版。但在當時,還沒有人用英文寫過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長篇紀實類專著。深入鉆研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后,我發(fā)現(xiàn)寫作此類著作所需的一手資料在美國一直存在,并且可供查閱。美國的傳教士、記者和軍官都曾以日記、電影和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他們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以供后世參考。為什么沒有其他美國作家或?qū)W者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一手資料,寫一本專門討論南京大屠殺的紀實類專著或?qū)W術(shù)論文呢?

          ■1995年,張純?nèi)纾ㄓ叶┰L問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右三)

          ■張純?nèi)缭谠L問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工作中

          很快,對于為什么南京大屠殺在世界歷史上一直得不到足夠關(guān)注這一難以捉摸的謎題,我至少獲得了部分答案。南京大屠殺之所以不像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美國對廣島的原轟炸那樣舉世皆知,是因為受害者自己一直保持沉默。

          但是,每一個答案都隱含著新的問題,我轉(zhuǎn)而思考為什么這宗罪行的受害者沒有憤而呼喊以求正義。如果他們確實大聲疾呼過,那為什么他們所經(jīng)受的苦難不曾得到承認呢?我很快發(fā)現(xiàn),這一沉默背后是的操縱,有關(guān)各方的所作所為都導致了世人對南京大屠殺的忽視,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冷戰(zhàn)時期。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兩岸政府都沒有向日本索取賠償(如以色列向德國索取賠償一樣)。即使是美國,面對蘇聯(lián)和中國的共產(chǎn)主義“威脅”,也在尋求昔日敵人日本的友誼和忠誠,因而也未曾再提此事。因此,冷戰(zhàn)的緊張態(tài)勢使日本得以逃脫許多其戰(zhàn)時盟友在戰(zhàn)后經(jīng)歷的嚴厲審訊與懲罰。

          另外,日本國內(nèi)的恐怖氣氛壓制了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自由開放的學術(shù)討論,進一步阻礙了世人對真相的了解。在日本,如果公開表達對中日的真實看法(過去如此,現(xiàn)在依然如此)將會威脅到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甚至有喪命的危險(1990 年,長崎市市長本島等曾因表示日本昭和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負一定責任而招致槍擊,被一名槍手射中胸部,險些喪命)。日本社會彌漫的這種危險氣氛使許多嚴肅的學者不敢去日本查閱相關(guān)檔案文件,進行這一主題的研究;事實上,我在南京時曾聽說中國出于人身安全方面的考慮,也不鼓勵學者去日本進行相關(guān)研究。在此背景下,日本之外的人就很難接觸到日本國內(nèi)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一手檔案資料。除此之外,大部分曾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都不愿意就他們的經(jīng)歷接受采訪,近年來,只有極少數(shù)老兵冒著被排斥甚至死亡的威脅,將他們的經(jīng)歷公之于世。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讓我感到困惑和悲哀的是,日本人自始至終頑固地拒絕承認這段歷史。與德國相比,日本付出的賠償還不及德國對受害者賠償總額的 1%。“二戰(zhàn)”之后,大多數(shù)納粹分子即使沒有因其罪行被囚禁,至少也被迫退出公眾視野,而許多日本戰(zhàn)犯則繼續(xù)在產(chǎn)業(yè)和政府領域擔任要職。在德國人不斷向大屠殺遇難者道歉的同時,日本人則將本國戰(zhàn)犯供奉在靖國神社——有位太平洋中的美國受害者認為該行徑的含義就好比“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一座供奉希特勒的教堂”。

          在本書漫長而艱難的寫作過程中,日本許多知名政客、學者和工業(yè)界領袖在如山鐵證面前,仍然頑固地拒絕承認南京大屠殺這一史實,他們的這種嘴臉一直強烈激勵著我。在德國,如果教師在歷史課程中刪除大屠殺的內(nèi)容,就屬違法;相比之下,幾十年來,日本則系統(tǒng)性地將涉及南京大屠殺的內(nèi)容從教科書中刪除得一干二凈。他們撤走博物館中南京大屠殺的照片,篡改或銷毀南京大屠殺的原始資料,避免在流行文化中提及南京大屠殺之類的字眼。甚至有些在日本深受尊崇的歷史學教授也加入右翼勢力,履行他們心目中的民族責任:拒絕相信南京大屠殺的報道。在《以的名義》這部紀錄片中,一位日本歷史學家以這樣的話否認整個南京大屠殺事件:“即使只有二三十人被殺害,日本方面都會極為震驚。那個時代,日本一直都是模范部隊。”正是某些日本人這種蓄意歪曲歷史的企圖,使我更加確信寫作本書的必要性。

          除上述重要因素外,本書還想回應另外一種性質(zhì)完全不同的觀點。近年來,真誠地要求日本正視歷史并承擔相應責任的努力往往被貼上“打擊日本”的標簽。有一點很重要,我并不想爭辯說在 20 世紀前 1/3 的時間內(nèi),日本是世界甚或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勢力。中國自身也曾謀求將影響力擴及鄰國,甚至曾與日本達成協(xié)議,劃分雙方在朝鮮半島的勢力范圍,正如 19 世紀歐洲列強瓜分在中國的商業(yè)權(quán)益一樣。

          更重要的是,如果將對特定時空范圍內(nèi)日本人行為的批評等同于對全體日本人民的批評,這不僅是對那些在南京大屠殺中被奪去生命的男女老少的侮辱,也是對日本人民的傷害。本書無意評判日本的民族性格,也不想探究什么樣的基因構(gòu)造導致他們犯下如此暴行。本書要探討的是文化的力量,這種力量既可以剝?nèi)ト酥疄槿说纳鐣s束的單薄外衣,使人變成魔鬼,又可以強化社會規(guī)范對人的約束。今天的德國之所以比過去發(fā)展得更好,是因為猶太人不容許這個國家忘記其在“二戰(zhàn)”期間所犯下的罪行。美國南方也發(fā)展得更好,是因為它認識到奴隸制的罪惡,并承認黑人奴隸解放之后仍然存在了 100 年的種族歧視和隔離也是一種罪惡。日本不僅要向世界承認,更應該自我坦白,它在“二戰(zhàn)”期間的所作所為是多么惡劣,否則日本文化就不會向前發(fā)展。事實上,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相當數(shù)量的海外日本人開始參加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會議。正如其中一人所說:“我們同你們一樣想了解更多真實的歷史?!?/p>

          本書將描述兩種相互關(guān)聯(lián)但又彼此獨立的暴行:其一是南京大屠殺本身,即日本以何等殘暴的手段消滅了中國一座城市數(shù)十萬無辜平民;其二是對大屠殺的掩飾,即日本如何在其他國家助紂為虐的沉默中企圖抹殺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記憶,從而剝奪了受害者在歷史上應有的地位。

          ■張純?nèi)缗c她的著作

          本書第一部分的結(jié)構(gòu)在很大程度上受電影《羅生門》的影響。這是一部著名的電影,改編自日本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竹林中》,講的是 10 世紀發(fā)生在日本京都的一起謀殺案。表面看來,這個故事很簡單:一歹徒攔路搶劫了一名過路的武士及其妻子;武士的妻子遭到,武士身亡。但是隨著故事中不同角色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分別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之后,情節(jié)變得復雜,歹徒、武士妻子、死去的武士和一名目擊者對所發(fā)生的事情提供了不同版本的描述。這樣,讀者就必須綜合考慮每個人的回憶,辨別每個人敘述的真?zhèn)巍T诖诉^程中,透過主觀、通常也是自私的描述,對已發(fā)生之事做出客觀的判斷。這個故事應該收入所有刑事司法課程的教材,其主旨也正好切中歷史研究的核心。

          ■ 電影《羅生門》劇照

          本書將從三種不同的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

          第一種是日本人的視角。日本對中國是有計劃的入侵:日本接到何種命令,如何執(zhí)行命令,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種是中國人的視角,即受害者的視角。這是當政府再也無力保護其人民免于外敵入侵時,一座城市的命運。這其中還包括個別中國人的故事,即他們在國破家亡時遭受的挫敗、絕望、背叛以及僥幸茍全的故事。

          第三種是歐美人士的視角。至少在中國歷史的某一時刻,這些外國人曾經(jīng)是英雄。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現(xiàn)場為數(shù)不多的西方人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中國平民,并將在他們眼前發(fā)生的種種暴行告知外部世界,發(fā)出警示。

          本書第二部分涉及的是戰(zhàn)后時期,我們將提到歐美各國對其經(jīng)歷過南京大屠殺的僑民陳述的暴行是多么無動于衷。

          最后,本書將探討半個多世紀以來,那些企圖將南京大屠殺從公眾意識中抹去的勢力,以及近年來人們?yōu)樘魬?zhàn)這種扭曲歷史的行為所做的種種努力。

          若想糾正這段被扭曲的歷史,必須首先弄清楚,日本作為一個民族,當面對他們在大屠殺期間的歷史記錄時,如何控制、培養(yǎng)以及維持他們的集體失憶,甚至集體否認。他們對這段歷史的處理并不是因其過于痛苦而在歷史書上留下空白,事實上,日軍在中日期間最丑陋的行為都被日本的學校教育全部刪除。更有甚者,他們還將日本發(fā)動的責任隱藏在精心編造的神話中,即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受害者,而非煽動者。美國以原轟炸廣島、長崎期間,日本人所體會到的恐怖更有助于這一神話取代歷史真相。

          直至今天,在世界輿論法庭面前,日本仍然對其戰(zhàn)時行徑執(zhí)迷不悟、毫無悔意,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不久,盡管法庭判決其某些領導人有罪,日本仍舊處心積慮地逃避文明世界的道德審判;而德國則被迫接受這種審判,為自己在夢魘中犯下的罪行承擔責任。日本人持續(xù)逃避審判,從而成為另一種罪行的元兇。正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威塞爾數(shù)年前警告的那樣:忘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人數(shù)正在逐年減少,趁這些歷史見證者尚在人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勵其他作家和歷史學家調(diào)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經(jīng)歷?;蛟S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書能喚醒日本人的良知,承擔他們對南京大屠殺應負的責任。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腦海中一直縈繞著喬治·桑塔亞納的不朽警句: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張純?nèi)缒贡?/p>

          文化名人紀念演講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講座|梁漱溟文化思想|葉圣陶孫女回憶葉氏文脈|柳詒徵先生紀念講座|陳寅恪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講座|陳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紀念講座|作家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林散之、高二適先生紀念講座|錢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講座|阮玲玉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講座|上官云珠、周璇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譚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講座 | 孫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紀念論壇 |王陽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紀念論壇|

          文化名家系列講座

          莫礪鋒:開山兄|周文重:國際關(guān)系新格局|周曉虹:口述歷史與生命歷程|周曉虹:費孝通江村調(diào)查與社會科學中國化|周曉虹對話錢鎖橋|周曉虹、張新木、劉成富、藍江對談:消費社會的秘密|群學君對話舒國治|群學君對話葉兆言|黃德海、李宏偉、王晴飛、王蘇辛、黃孝陽五作家對話|孫中興:什么是理想的愛情|杜春媚對話郭海平|程章燦:作為詩人與文學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黃盈盈:中國人的性、愛、情|金光億:人類學與文化遺產(chǎn)|周志文:人間的孔子|嚴曉星:漫談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風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學與現(xiàn)代中國|胡翼青:大數(shù)據(jù)與人類未來|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系列高峰論壇|畢淑敏讀者見面會|徐新對話劉成|謝宇教授系列演講|王思明:茶葉—中國與世界|祁智對話蘇芃:關(guān)于寫作|甘滿堂:閩臺廟會中的儺舞陣頭|張靜:研究思維的邏輯|翟學偉:差序格局——貢獻、局限與新發(fā)展|應星:社會學想象力與歷史研究|吳愈曉:為什么教育競爭愈演愈烈?|李仁淵:《晚清新媒體與知識人》|葉檀讀者見面會|馮亦同:金陵之美的五個元素|華生、王學勤、周曉虹、徐康寧、樊和平對話|

          城市文化與人文美學

          東方人文美學深度研修班(第一期)|東方人文美學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風物,侘寂之美:日本美術(shù)館與博物館之旅(第一期)|大唐國寶、千年風物:日本美術(shù)館與博物館之旅(第二期)|當顏真卿遇上宮崎駿:日本美術(shù)館與博物館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倉院與法隆寺寶物展:日本美術(shù)館與博物館之旅|夢回大唐藝術(shù)珍品觀展會|四姝昆曲雅集:羅拉拉、單雯、孫蕓、陳薇亦|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動|《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動|文心雅韻:中國傳統(tǒng)人文美學系列講演|“文學寫作與美好城市”高峰論壇|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首屆微城市文化論壇|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運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舊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靈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涼山到石頭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從白馬公園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從玄武門到臺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從金粟庵到大報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從夫子廟到科舉博物館)|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從五馬渡到達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從獅子山到揚子飯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從南朝石刻到棲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經(jīng)典紀念建筑)|從南京到世界:第一屆微城市論壇|園林版昆曲舞蹈劇場《鏡花緣記》|秋棲霞文學日系列活動|

          社會科學研修班與專題課程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2016) |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2017) | 社會心理學暑期班(2018)|社會科學經(jīng)典理論與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歷史與集體記憶研修班(2020)|中國研究:歷史觀照與社會學想象力學術(shù)研討會|中國社會學:從本土化嘗試到主體性建構(gòu)——紀念中國社會學重建4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第一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2018)|第二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2019)|長三角論壇2019新春學術(shù)雅集|第三屆長三角社會學論壇(2020)|

          《金陵刻經(jīng)處》|《生活的邏輯: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國知識人(1927-1937)》|《謝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堯之死》|《朵云封事》|《兩性》|《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50講》|《東課樓經(jīng)變》|《舊影新說明孝陵》|《光與真的旅途》|《悲傷的力量》|《永遠無法返鄉(xiāng)的人》|《書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獨》|《面具與烏托邦》|《傳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單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詩經(jīng)》|《霓虹燈外》|《植物塑造的人類史》|《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讀書的料及其文化生產(chǎn)》|《駱駝祥子》|《朱雀》|《死水微瀾》|《通往父親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雙面人》|《大名道中》|《箋事:花箋信札及其他》|《九王奪嫡》|《鄉(xiāng)土中國》|《白鹿原》|《馮至文存》|《在城望鄉(xiāng)》|《海闊天空》|《遺產(chǎn)的旅行》|《城堡》|《被遺忘的一代:第四代導演影像錄》|《了不起的蓋茨比》|《南京城市現(xiàn)代化路徑研究》|《湖中之云》|《社會變革的棱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猜你喜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