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岸媒體甘肅行,記者側記 | 一個愿望,兩份邀約 河西走廊與寶島“根”同一處
文/李柏濤
“想,想,那肯定想得很!”當記者問道,“想不想到寶島演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涼州攻鼓子”傳承人、歲的楊門元用質樸的西北方言真切地說道。
作為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涼州攻鼓子”已有兩千年歷史。文化的綿延和傳承,刻在中華民族的基因與血脈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涼州攻鼓子”傳承人楊門元接受兩岸媒體采訪 (中國網(wǎng) 常凱特 攝)
楊門元并不擔心后繼無人,“涼州攻鼓子已經(jīng)走進校園,在政府扶持下,武威職業(yè)技術學院有500位大學生在學習這門技藝,這就是傳承?!?/p>
據(jù)資料記載及專家考證,“涼州攻鼓子”是漢唐軍旅出征樂舞的遺存,與大唐李世民出征時表演的《秦王破陣樂》頗有淵源。
傳統(tǒng)“涼州攻鼓子”一般由20人組成,兩人一對,五對一組,表演時陣法多變,舞步和諧,干凈利落,穩(wěn)健大方。
蔚藍的天空下,兩岸媒體記者觀看及拍攝“涼州攻鼓子”表演。(中國網(wǎng) 李柏濤 攝)
7月18日上午,“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lián)合采訪活動先來到武威雷臺漢文化博物館,一踏入館區(qū),記者們就被由當?shù)剞r民組成的“涼州攻鼓子”表演深深吸引。
夏日的河西走廊,日頭高高在上,灼射著這片大地。“舞者”們著傳統(tǒng)服飾,踏著鼓點,盡情沉浸在表演中,每一個表情、每一個舞步,都透出滿滿的文化自信。
表演結束后,一位“舞者”在樹蔭下擦著汗,記者觀察到,大大的汗珠早已浸滿她的臉頰。她說,團中幾十人,都是世代在此生活的“莊稼人”,最大的超過70歲,“大家都是普通人,傳承當?shù)匚幕z產(chǎn)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p>
記者同樣問她,“想不想到演出?”她也毫不猶疑地說“想”,“我還想去日月潭看看,聽說那里很美,是島上的一顆明珠?!?/p>
武威轄區(qū)3.2萬平方公里,面積幾乎與寶島相當,它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在這里,楊門元們正在把鄉(xiāng)村振興、文化傳承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條具有濃重當?shù)靥厣奈穆媒Y合之路。
圖為武威雷臺漢文化博物館內的“馬陣” (中國網(wǎng) 李柏濤 攝)
這條路,定會如兩岸融合發(fā)展之路般,越走越寬。一路同行,踏在這條路上,楊門元同與他一樣的非遺傳承者們,終會實現(xiàn)在寶島“打”一場“涼州攻鼓子”的夙愿。
楊門元也在記者們鏡頭面前,向全國各地游客,特別是同胞發(fā)出邀請,“歡迎大家到武威游一游、看一看。”
圖為武威市博物館 (中國網(wǎng) 李柏濤 攝)
“河西都會,天馬故鄉(xiāng)?!痹谖渫胁┪镳^,一幅展現(xiàn)武威恢宏建城史的歷史畫卷完整地展現(xiàn)在記者們面前。
在這里,有中原漢文化與西域文化的碰撞與交織,繪灑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體現(xiàn)為求同存異、和合共生、兼收并蓄的文化品格。由于歷史原因,兩岸中國人走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但皆從未脫離過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根。
文化的根,是兩岸聚同化“異”的鑰匙。
“誠摯邀請青年走進河西走廊和武威,了解我們共同的中華文化,欣賞這里多民族融合的民族風情,品嘗特色美食。”
這份邀請來自武威市博物館副館長楊瑞。她說,希望武威也能在促進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等方面發(fā)揮作用。
圖為武威市博物館館藏 (中國網(wǎng) 李柏濤 攝)
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歷史,祖國的遼闊疆域和深厚文化,由各民族共同締造。
“相信同胞對此感同身受,雖然寶島與河西走廊在地域上相隔千里,但我們文化相通、心意相連,共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兩岸中華民族共同使命,讓我們的民族之花綻放在祖國每個角落?!睏钊鹫f。
相關新聞:
中國網(wǎng):兩岸媒體甘肅行|陳斌華:希望同胞多了解一個全面、真實的大陸
“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lián)合采訪活動16日在甘肅蘭州啟動。圖為擔任采訪團團長的國臺辦發(fā)言人、新聞局副局長陳斌華(左)致辭。(中國網(wǎng) 李柏濤 攝)
中國網(wǎng)7月18日甘肅金昌訊(記者 李柏濤)“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lián)合采訪活動(以下簡稱“聯(lián)合采訪活動”)16日在甘肅蘭州啟動。擔任采訪團團長的國臺辦發(fā)言人、新聞局副局長陳斌華1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聯(lián)合采訪活動之所以選擇到位于西部的甘肅省,是考慮到和香港媒體記者來此采訪機會相對少,拓展采訪的廣度和深度,也有助于他們了解一個全面、真實的大陸或內地。
“正如我曾說過,甘肅省在很多同胞心目中,是歷史、文化和詩歌中的中國?!标惐笕A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聯(lián)合采訪活動記者們的報道,讓廣大臺胞看到一個發(fā)展、多元、進步和真實的大陸,“甘肅省就是這樣的縮影?!?/p>
陳斌華說,此次采訪地點,除大家熟悉的丹霞地質公園、月牙泉、敦煌這些自然文化景觀外,也安排記者們到工廠、到農村去,看看這塊土地上十年來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一個甘肅和大陸才更具體、更全面和更豐富。”
本次聯(lián)合采訪活動共歷時8天,行程約1100公里,有來自兩岸、香港的23家媒體和43名記者。陳斌華表示,大家將在長途跋涉中對甘肅省社會、經(jīng)濟及文化各方面進行全面、深度的采訪,“從我接觸的媒體朋友反饋來看,大家都覺得安排很有創(chuàng)意,不虛此行、很有收獲?!?/p>
曾作為記者參與過聯(lián)合采訪活動,此次變換身份成為團長,有何“同與不同”?陳斌華認為,相同之處在于,無論是哪種身份,都是為增進兩岸人民相互了解,而擔任團長的責任,比之前只寫好報道要大的多,既要籌劃整個活動安排,又要確保每位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安全。
他最后期許,記者們生動、鮮活的報道,能讓同胞從歷史的甘肅走進現(xiàn)實的甘肅,也從歷史的大陸走進現(xiàn)實的大陸,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積蓄更多正能量。
中國新聞網(wǎng):陳斌華:希望及香港媒體人看到最真實的大陸
中新社甘肅金昌7月19日電 (記者 李雪峰)由國務院臺辦和中國記協(xié)舉辦的“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lián)合采訪活動16日至24日在甘肅舉辦。采訪團團長、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斌華18日晚在金昌受訪表示,希望媒體朋友能夠了解真實全面的大陸。
7月18日晚,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斌華在甘肅金昌接受兩岸及香港媒體采訪。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陳斌華表示,作為媒體人出身,曾經(jīng)能夠跟很多同行一起走遍千山萬水,也見證了兩岸記者間的友誼,甚至戀情,“感覺特別好”。但此次作為采訪團團長,感到壓力很大,責任也很大。
此前數(shù)日采訪中,因行程緊張,采訪團臨時取消了一些提前安排好的計劃。對此,陳斌華表示,作為媒體人出身,自己更希望所有行程都能更好地滿足媒體需求。取消一些行程是為了留下更充足的采訪時間,讓采訪更深入,而不是走馬觀花。
談及具體行程安排,陳斌華表示,除了歷史文化遺跡或文化類景點,也會讓大家領略甘肅的自然風光,但更希望及香港的記者朋友看到這里的鄉(xiāng)村、工廠以及普通民眾,看到這塊土地上最真實的生活。
陳斌華說,大陸幅員遼闊,每個省份的差異都很大,如果能夠深入到西北腹地,尤其到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甘肅,來了解歷史中、記憶中、文化中,甚至大家背誦的詩歌中的甘肅,進而能夠了解到這些年來在隴上大地發(fā)生的變化,會讓記者朋友們對大陸有更真實、更全面、更具體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