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減少發(fā)脾氣的誘因:(1)明確“孩子是作業(yè)的責任主體,而不是父母”。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建立這種意識,孩子寫作業(yè)永遠是被動的,父母的苦有得受。所以父母在孩子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只能提供一個“有限指導”的角色,提供思路、方法而不是給出具體答案,讓孩子感到學習有章可循,也能體會到完成作業(yè)的成就感。反之,由于孩子自身拖拉、懶惰、不上心的原因,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樹立孩子的“責任主體”觀念。
(2)制定家庭作業(yè)規(guī)則、劃定邊界。追求輕松、省事是人的天性,孩子亦經(jīng)常在試探與拓展自己的行為邊界。這就需要與孩子商定一個作業(yè)時間表與完成方式,告訴孩子父母的期望與底線,有獎懲措施,養(yǎng)成孩子好的作業(yè)習慣。
(3)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以己心度他人”,或者理所當然地認為就應該如何。如:這么簡單的題怎么還不會呢?我說了多少遍了你怎么還記不住呢?為什么別人都會、就你不會呢?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孩子看來是很難的?;蛘咝那?、情緒等都有原因。了解了孩子的感受,讓他們有表達的機會,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是不應該發(fā)脾氣的。
2、冷靜、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1)設想自己在發(fā)脾氣時,正在扮演一個“破壞者”的角色。當一個人處在憤怒中時,是無法進行正常交流的,也對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使他們沒有氛圍與心力來專注到學習上。嚴重的還會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與自我否定傾向。
(2)控制住自己,才能正確地回應孩子。在發(fā)脾氣之前,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了我的憤怒?是孩子決定了我的情緒與行為還是我要影響孩子的情緒與行為?我的憤怒真的是為了孩子嗎?對孩子大喊大叫時,孩子會怎么應對?對孩子有幫助嗎?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只有自己冷靜了,才能正確地回應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冷靜地專注于作業(yè)。
(3)不斷修正“后果認知”的思維錯誤。當孩子無法按父母的預期行進時,大人容易對后果進行最壞的假定,延伸到對孩子整個人生失敗的焦慮,因而容易情緒失控。實際上,沒有孩子每次都能做得完美,事情也很少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糕。
(4)停下來,休息一下,深呼吸,用正常的語氣與孩子建立積極的關系。在要發(fā)作時,先離開作業(yè),與孩子一起玩?zhèn)€游戲、做個運動,并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互相交流,借機建立與孩子的溝通習慣與積極關系。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